兒歌名稱:吐泡泡的小魚(傣族)
歌詞:
中國民族民間
舞蹈等級考試教材第2級
(傣族)
傣族
舞蹈歷史悠久,豐富多彩。魚舞比其它傣族民間舞蹈更為柔和、細膩,靈巧而活潑。流傳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縣。據說在傣族發現了魚并學會捕魚的時候起,就跳起模仿魚兒的舞蹈。
該組合取材于傣族魚舞,傣族稱作“嘎巴“,以模仿魚兒吐泡泡時的神態及動態特征為主,表現魚兒在風平浪靜的水中漫游,通過訓練使學生初步掌握傣族舞蹈的手形、臂形、氣息對及節奏。魚舞的鼓點比較緩慢、輕盈,豐富的鼓語不亞于孔雀舞。魚舞多采用魚形手式,或以雙手向外劃圓和雙臂在后擺動為典型動作。
關鍵動作:手形(魚形手【一手手心蓋于另一手的手背紙上,大拇指伸展】、魚嘴形、掌形)
吐泡泡的嘴型
提示:1、注意舞蹈節奏是重拍在下,并與動作、呼吸協調配合。
2、吐泡泡的動作要與眼神協調配合。
3、做立掌時,虎口張開,手指上翹,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攏:注意手臂的“三道彎”;
【吐泡泡的小魚(傣族)】相關文章:
• 小幸福
• 我的小火車
• 爬樓梯
• 山的那一邊
• 字母歌
• 紅橙黃綠藍靛紫
• 我有一個笑話
• 狂歡派對
• 七色彩虹鐘
• 聽浪聲
• 七色單簧管
• 加一加數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