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名稱:大禹是怎么治水的 歷史
故事內容:
說起大禹治水,要從他父親鯀開始。
傳說在堯的時候,天下發了大洪水,黃河連年泛濫。大水沖毀了村莊、房屋,淹沒了土地。有時人們被逼到樹上、山頂上居民沒法種莊稼。
堯決心治水,為民消除災難,就召開部落聯盟首領會議。各部落首領推選鯀領導治水。
鯀采用的萬法是筑堤防水。據說,這個方法是帝顓頊時有個叫共工的人發明的。那時候,水害不太嚴重,用這種方法治水還很見成效。可是,鯀用這個方法來防治兇猛的洪水,卻無濟于事了。結果,今天剛筑好的堤壩,明天就被大水沖垮了;有時不等筑好,就被沖垮了。這樣,鯀足足治了九年,也沒有成功。相反,筑堤的泥土被水沖到下游,淤塞了河道,以前沒泛濫的地方,也泛濫起來。舜即位后,殺了鯀,又根據眾人推選,派鯀的兒子禹領導治水。
鯀治水雖然失敗了,卻積累不少經驗教訓。禹總結了父親的經驗教訓,認識到:鯀失敗的原因在于被動地筑堤疊壩,而沒有注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水如果沒有固定的河道,堤筑得再高也沒用。他經過和許多有經驗的老年人商量,終于摸索出新的辦法。禹懂得了要消除水患,不但要筑堤防水,更重要的是疏通淤塞的河床,開鑿渠道,讓水流出去。
怎樣疏通河床、開鑿渠道呢?當時,由于人們活動的范圍比較小,誰也不完全知道河水的源流、走向和地理形勢。于是,禹帶領一些人,跋山涉水,走遍黃河中下游,考察山川形勢。最后決定,有系統地疏通河渠,把洪水疏導出去。
疏通河床、開鑿渠道并不是一件輕易舉的事。那時候,既沒有鍬,也沒有鎬,只有石斧、蚌耨、水耜這些不堅固的挖土工具。雖然當時人們已能冶煉銅,但數量太少,還不能用來制造農業生產工具。
然而人們沒有因此甘休。各部落的青壯年在禹的帶領下,憑著這些簡單的工具挖掘泥土,與大自然搏斗。他們鑿開堅硬的巖層,去溝通河床,開鑿渠道。可以想象,當時治水是多么艱難阿!
禹在這場斗爭中身體力行,不怕狂風暴雨,烈日嚴寒,“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始終與人們一起努力奮戰。
經過十幾年的艱苦斗爭,疏通、開鑿了許多條河床渠道,終于把洪水引入大河,由大河流人大海,消除了當時的水患。這就是傳說中的“禹疏九河”。后人稱頌道:如果沒有大禹治水,我們這些地方只能有魚,那里還會有人呢!
在治水斗爭中,人們又有了新的發明,那就是學會尚井。人們在挖土筑壩時發現:原來地下還有水。從此以后,人們懂得鑿并取水了。過去,黃河流域雖有廣闊的平原可以開辟,可是因為取水不方便,無法在那里定居。發明了打井取水后,人們開始向那些荒原進軍了。耕地面積也就不斷擴展開來。
大禹治水雖然是歷史傳說,有些地方未必真實。可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類是在同大自然的斗爭中,不斷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的。
【大禹是怎么治水的 歷史】相關文章:
• 《朱家故事》繪本PPT
• 《野馬之歌》繪本PPT
• 《小貓的嗝》繪本PPT
• 長長的故事
• 《小猩猩》繪本PPT
• 《凱能行》繪本PPT
• 《桃太郎》繪本PPT
• 《誰來我家》繪本PPT
• 《鴨子,鵝》繪本PPT
• 《火焰》繪本PPT
• 《我們的樹》繪本PPT
• 《小豬奴尼》繪本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