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最近發展區”?
是一段距離,介于由幼兒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到他由成人支持或與能干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而產生的潛在發展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說是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與在同伴、成人協助下解決問題之間的一段距離;實際能力與潛在能力之間的距離。
2、怎樣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的洞察力,把眼光放在了解幼兒已達到的水平和預測可能達到的水平上。可以運用動態評價的方式,教師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持續地觀察和評估他們發展的潛能。在動態評估中,我們關注的是幼兒在合作中得到支持和援助后的表現。在各種評價方式中,“檔案法”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方式,它融過程與結果為一體,兼容了各種具體評價方式,運用得好就能較為認真反映幼兒的發展。
3、教師關注“最近發展區”的意義?
使幼兒處于“最近發展區”進行的學習活動才是最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活動。這樣的活動必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對于幼兒個體來說,難以獨立表現(完成);二是他的表現有成人或能干的同伴支持。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發現幼兒成長的“最近發展區“,也可以說是發現幼兒的潛能,才能提供適宜的教育,引導和促進幼兒的發展。
4、教師怎樣給以幼兒支持?
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既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最具影響力的環境要素,去挑戰幼兒的認知,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以“最近發展區”為依據,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做出及時有效的應答,推進幼兒的發展。
5、如何在最關鍵的時刻應答幼兒呢?
關注幼兒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合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方式的師生互動。教師的責任就是為幼兒提供可攀緣的“鷹架”。
【中班年級教師關于“最近發展區”的學習討論】相關文章:
• 三步縮短入園適應期
• 治園新觀念淺談
• 參觀上海兩所幼兒園有感
• 有關日計劃的制定及其管理(上)
• 寒假肥胖兒家園聯合干預方案
• 孩子進入幼兒園必學的七種生活技能
• 托小班“感知操作區”的設置
• 【實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錦集5篇
• 管理的智慧3
• 關于園長幼兒園心得體會錦集八篇
• 幼兒園經營七要素
• 借鑒俄羅斯的幼兒園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