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李玉萍
由于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這樣的大集體,其角色生活內容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環境里,幼兒需要與同伴相處、與集體融合。因此,對幼兒來說,樹立友好意識可以逐步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克服因環境改變而產生的“入學不適應癥”,增強幼兒適應的能力,為幼兒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首選是做好與家長的聯系,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生活情況,同時向家長介紹幼兒行為問題以及培養幼兒友好意識的重要性及具體的培養文法,使家園雙方取得共識,從而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取得教育上的一致性。這樣可以激發家長培養幼兒友好意識的自信心及參與園內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實效。
其次是老師要真正地尊重、理解幼兒,建立平等、友好、健康的師生關系,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培養幼兒對他人的友好意識和行為。如:老師要把愛的情感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始終,多些鼓勵,多些關心,用親切的態度、甜甜的微笑與幼兒進行交流,藏起老師的威嚴。在教歌曲《好朋友》時,先請幼兒討論“我能為朋友做些什么事”,學唱過程中再請幼兒“做”互相幫助的動作。我還注意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并根據日常觀察專門設計了一些教育活動。比如:針對幼兒在玩玩具時發生的互相爭吵現象,我設計了兩個情境,請幼兒觀察討論。一是:紅紅小朋友拿了一輛玩具汽車,我問小朋友:如果你也要玩,該怎么辦呢?二是:遠遠和龍龍同時看中了一輛小推車,應該怎么辦?請小朋友想辦法。在我的引導下了,孩子們都認識到搶玩具的壞處,以后這類現象明顯減少。
我還利用角色游戲引導幼兒練習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此外,提倡同伴之間的友愛,互相尊重。許多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吵,究其原因就在于只想人家“友愛”自己,而沒想到自己先要“友愛”人家。這也說明,友愛教育要取得樸實的效果,還必須研究友愛教育的整合性問題。
要使友愛教育達到長期性的效果,就必須使幼兒的友好行為成為習慣,并變成幼兒自身需要的行為方式。因此,對幼兒的友愛教育與其他所有的教育一樣,必須持之以恒。
【如何培養幼兒友好意識】相關文章:
• 試論幼兒自信心的培養與開發
• 責任心的來源
• 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促進幼兒個性和和諧發展
• 幼兒園與幼兒的社會化
• 家園互動型游戲------培養交往能力的途徑
• 小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 淺議教師鼓勵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 激勵性言語對幼兒的促進作用
• 有關幼兒愛心行為的培養
• 從社會學視角透析兒童社會化偏差現象
•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我的3+1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