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分析這本圖畫書取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雖然是寶寶熟悉的一些東西,但故事為這些事物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繪本從獨特的視覺角度出發,前一頁出示每樣物品的局部圖,后一頁展現物品的全貌,讓寶寶在一次次翻頁帶來的驚喜中,認識身邊常見的事物。
繪本的圖畫具有鮮活的個性特色,貼近兒童世界。那亮晶晶的紅櫻桃,那綠油油的大西瓜,那看起來香噴噴的包子,呈現出文字難以描繪的美感,圖文相映成趣,讓孩子在故事中獲得快樂和共鳴;從大片留白中只剩一個小小圖案,到展示完整的物體畫面,前后頁有著如此鮮明的對比,它們卻又共同形成了整本圖畫書清新、明朗、質樸的風格;寶寶、水果、花兒、包子等造型都采用攝影作品來剪貼,顯得稚拙可愛、率性自然……所有這些,都使這本圖畫書顯得詼諧活潑、天真爛漫。
二、設計意圖“肚臍眼”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怎么會有肚臍眼的?肚臍眼又有什么用?繪本故事《是誰的肚臍眼》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一張一張形象逼真的圖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孩子們的看圖講述畫面的能力,培養具有大膽表述與創意想象能力。
三、活動過程(一)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講講中,了解各種肚臍眼的特征。
2.能自由想象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愿意共同講述畫面內容。
(二)活動準備:
1.蘋果,桔子,西瓜,梨,桃子,包子,皮球2.課件(三)活動過程:
1.出示繪本封面PPT,采用提問的形式,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教師:“在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摸一摸你們的肚臍眼在哪里。今天馬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關于肚臍眼的故事。”
(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通過提問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帶著懸念進入活動。)2.依次播放PPT,理解繪本內容。
(1)撓一撓,好癢啊!這是寶寶的肚臍眼呀!
請幼兒上前摸一摸寶寶的肚臍眼在哪里,并且撓一撓幼兒的小肚子。
(目的:通過身體動作“撓一撓,好癢啊!”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2)教師:“寶寶有肚臍眼,其他東西有肚臍眼嗎?咱們跟著寶寶一起去找一找。”
(目的:增強幼兒的好奇心,帶動幼兒一起思考,大膽想象。)(3)找到了,“這是誰的肚臍眼?”(幼兒猜猜)櫻桃的肚臍眼在哪里?
(目的: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達。)(4)依次出示PPT ,解決蘋果、西瓜。
(目的: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達。)(5)播放 PPT,理解好看的肚臍眼。
教師:“誰的肚臍眼這么好看?(幼兒猜猜)提問:花兒的肚臍眼在哪里?(在中間)花兒的肚臍眼是花的什么?(花心)誰會到花的肚臍眼里來?來干什么?師幼變成花,充分感受花的肚臍眼在中間。
教師小結:蜜蜂會來采蜜,蜂蜜釀好后我們就可以吃了。
(目的:在看看、猜猜、講講中,了解花的肚臍眼的特征。)(6)播放PPT,理解奇怪的肚臍眼。
教師:“這個肚臍眼可真奇怪!這是誰的肚臍眼啊?”(幼兒猜猜)“原來是大門的‘肚臍眼’啊!”
提問:大門的“肚臍眼”在哪里?有什么用?
(目的:在看看、猜猜、講講中,了解大門的肚臍眼的特征和功能。)(7)播放PPT,理解白白的、香香的肚臍眼。
教師:“開開門,看一看。這個白白的、香香的肚臍眼是誰的呢?你們猜一猜。” “猜對啦,是菜包子的‘肚臍眼’啊!”
提問:你吃過什么餡的包子? 它們都有肚臍眼嗎?
(目的:在看看、猜猜、講講中,了解包子的肚臍眼的特征。)(8)播放PPT,理解最后一頁。
教師:“每個包子的‘肚臍眼’都不一樣,你看出來了嗎?”
提問:哪里不一樣?
請個別幼兒上前指一指那里不一樣。
(目的:了解每個包子的肚臍眼都不一樣,引導幼兒大膽表述。)3.播放第二遍PPT,教師完整講述繪本內容。
教師: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遍圖片,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目的:幫助幼兒完整回憶繪本內容。)4.出示實物,拓展經驗。
教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咱們一起來看一看哪些東西在故事中出現過?它們的肚臍眼都在哪里?
(目的:第四環節給了幼兒提供一個學以致用的平臺。)5、延伸活動。
找一找班里還有哪些東西身上有肚臍眼。
附:故事內容撓一撓,好癢啊!這是寶寶的肚臍眼呀!
這是誰的肚臍眼呢?是小櫻桃的“肚臍眼”啊!
變大了,變大了,這是誰的肚臍眼?是蘋果的“肚臍眼”啊!
又變大了,又變大了,這又是誰的肚臍眼呢?是大西瓜的肚臍眼啊!
誰的肚臍眼這么好看?是花兒的肚臍眼啊!
這個肚臍眼可真奇怪!原來是大門的“肚臍眼”。
開開門,看一看—這個白白的、香香的肚臍眼是誰的呢?你猜一猜。
猜對啦,是菜包子的“肚臍眼”。
每個包子的“肚臍眼”都不一樣,你看出來了嗎?
一、活動前思考設計意圖:
“肚臍眼”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怎么會有肚臍眼的?肚臍眼又有什么用?繪本故事《是誰的肚臍眼》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一張一張形象逼真的圖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孩子們的看圖講述畫面的能力,培養幼兒大膽表述與創意想象能力。
二、過程實錄(一)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肚臍眼的由來及其作用。
2.在看看、猜猜、講講中,能夠準確找出不同物體肚臍眼的部位。
3.能自由想象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繪本PPT。
2.人手一份操作練習和固體膠。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內容:
(1).今天陳老師邀請小朋友幫個忙的你愿意嗎?請你告訴我這可能是什么?出示幻燈1,引起幼兒觀看興趣。(幼兒猜猜)(2)、邊翻書邊說,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出示幻燈2)原來是寶寶的肚臍眼啊!
(3)、問問寶寶你們知道寶寶怎么會有肚臍眼的嗎?(寶寶在媽媽肚里要依靠臍帶來吸取氧氣和營養,當寶寶出生后會將臍帶剪斷,打個結就變成了我們的肚臍眼。)邊講邊出示幻燈圖片3,激發幼兒的興趣。
寶寶你們有肚臍眼嗎?找一找,撓一撓,癢不癢?
(4).那除了寶寶有肚臍眼,你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有肚臍眼嗎?(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5).今天陳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也有肚臍眼的,你來找找看,它藏在了哪里?出示幻燈4櫻桃圖,讓幼兒來找一找。
(6).你們為什么說這是櫻桃的肚臍眼?引出它的作用。
小結:櫻桃的肚臍眼跟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面的時候一樣是用來吸取媽媽身上的營養的。
(7).小櫻桃有肚臍眼,寶寶有肚臍眼,這里啊陳老師還找來了兩個肚臍眼,你能猜出是誰的肚臍眼嗎?(出示幻燈,猜一猜)2:操作練習:
陳老師這里還有一些肚臍眼,你們能猜出這是誰的嗎?
(1).先看圖片內容,找出肚臍眼在哪里?
(2).講解操作步驟。
(3).進行作業評析。
四、活動后反思:
《是誰的肚臍眼》是一本知識性繪本,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但是我將故事的后半段給刪減掉了改變為操作練習,我把重心放在了“猜誰的肚臍眼”上面,上課過程中我讓幼兒先了解了自己肚臍眼的由來從而引申出肚臍眼的作用。然后上幼兒猜了小櫻桃的肚臍眼在哪里通過這個引申出它的肚臍眼的作用跟寶寶相似。(小結:肚臍眼是用來吸取營養的)在激發了幼兒探索興趣之后,我進行猜是“誰的肚臍眼”的一系列活動,先由觀看幻燈猜再到動手操作。我發現大多數幼兒對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就是收尾部分我似乎沒有語言組織好還不夠精簡,以后還需把問題考慮清楚并且將語言組織的更好更精簡易懂些。
一、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講講中,了解各種肚臍眼的作用和特征。
2.能自由想象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愿意共同講述畫面內容。
二、活動準備:
1.繪本書、皮球。
2.課件、《薰衣草》背景音樂。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繪本書,采用提問的形式,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1)今天我帶來了一本書,看一看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字、洞洞)洞洞里面有什么呢?(幼兒猜猜)(2)邊做動作邊翻書,并說“這是寶寶的肚臍眼啊。”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環節通過身體動作“撓一撓,好癢啊!”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帶著懸念進入活動。
2.播放PPT,理解繪本內容。
(1)教師:原來這是寶寶的肚臍眼啊,你的肚臍眼在哪里?怎么會有肚臍眼的?
教師小結肚臍眼的由來。
(2)寶寶有肚臍眼,其他東西有肚臍眼嗎?走,跟著寶寶一起去找一找。
(3)找到了,“這是誰的肚臍眼?”(幼兒猜猜)追問孩子為什么。櫻桃的肚臍眼在哪里?
(4)依次出示ppt,解決蘋果、西瓜。
教師:櫻桃、蘋果、西瓜都有肚臍眼,他們的肚臍眼有什么用?(幼兒說說,再教師小結)(5)播放ppt,理解好看的肚臍眼。
教師:“誰的肚臍眼這么好看?(幼兒猜猜)提問:花兒的肚臍眼在哪里?(在中間)花兒的肚臍眼是花的什么?(花心)誰會到花的肚臍眼里來?來干什么?師幼變成花,充分感受花的肚臍眼在中間。
教師小結:蜜蜂會來采蜜,蜂蜜釀好后我們就可以吃了。
(6)播放ppt,理解奇怪的肚臍眼。
教師:“這個肚臍眼可真奇怪!”(幼兒猜猜)“原來是大門的‘肚臍眼’啊!”
提問:大門的“肚臍眼”在哪里?有什么用?
(7)播放ppt,理解白白的、香香的肚臍眼。
教師:“開開門,看一看。這個白白的、香香的肚臍眼是誰的呢?你猜一猜。”追問為什么。“猜對啦,是菜包子的‘肚臍眼’啊!”
提問:你吃過什么餡的包子?
(8)播放ppt,理解最后一頁。
教師:“每個包子的‘肚臍眼’都不一樣,你看出來嗎?”
提問:哪里不一樣?
評析:第二環節通過多媒體教學,把繪本里的內容一張張的展現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使圖象更加清晰、清楚,內容顯示形象逼真,引起了孩子們猜測的欲望,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
3.出示繪本書,師邊翻書邊完整講述繪本內容,鼓勵幼兒一起說。
教師:找到的肚臍眼都在這本書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評析:第三環節沿用傳統教學手段,師幼共同講述故事。教師翻書幼兒講述,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
4.拓展經驗。
教師:很多東西有肚臍眼,那皮球的身上有肚臍眼嗎?在哪里?它的肚臍眼有什么用?
教師:哪里還有肚臍眼呢,我們一起去找找。
評析:第四環節給了幼兒一個學以致用的平臺,讓幼兒想一想皮球有肚臍眼嗎?有什么用?為后面的找肚臍眼打好了鋪墊。
【幼兒園小班繪本活動:是誰的肚臍眼】相關文章:
• 閱讀活動《聚寶盆》
• 幼兒園小班分享閱讀:尾巴
• 繪本《朱家故事》教案
• 幼兒園小班繪本美術教案《小黑魚》下載
• 大班繪本教案:熊叔叔的生日會
• 大班情景閱讀教案:天生一對
• 幼兒園小班閱讀活動:小兔孵蛋
• 小班繪本教案:咕咚
•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我是小袋袋》
• 大班情境閱讀教案:方格子老虎
• 幼兒園小班繪本活動教案:小金魚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