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麗嬰 來源:《幼兒教育》
設計意圖: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在玩中發現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激發幼兒對探索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
在“轉動的陀螺”活動中,我們重視讓幼兒獲得直接的操作體驗,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發現轉動這一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起幼兒對轉動這一現象的興趣,激發幼兒玩陀螺的愿望。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借助教師提供的材料,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操作和交流,調動幼兒的已有認知經驗,激活幼兒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第三個環節是活動延伸,因為影響陀螺轉動的因素有許多,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只可能發現其中的幾個因素。教師的提問能激發幼兒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兒的思維。
目標: 1.對物體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嘗試在探索和比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準備: 1.直徑6厘米左右的紅色塑料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2.直徑6厘米左右的黃色塑料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料片的偏離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3.牙簽(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棉簽,紙盒,吸管,記錄紙,筆。
4.打印漢字“轉動”。
過程: 一、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現象 1.出示漢字“轉動”,引出話題。
師:今天玩游戲前我先考考大家,這兩個是什么字?
師:看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2.教師總結要素,幫助幼兒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師:我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現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錦江游樂園大轉盤等。 3.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會轉動的陀螺,不過今天的陀螺不是從商店里買來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發現影響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師介紹材料,交代任務。 師:這里有許多牙簽,還有紅色和黃色的塑料片。請你嘗試用這兩片塑料片制作兩個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兩個陀螺在轉動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想一想讓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黃色陀螺比較難轉,紅色陀螺比較容易轉。 3.交流、分享,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牙簽在紅、黃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樣。 師:你想用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你們為什么都選擇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呢? 輔助性問題: (1)紅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黃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簽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關系。
(二)轉動比賽 1.師:大家都選擇了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現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 2.幼兒找同伴進行比賽,教師觀察指導,啟發幼兒思考: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或不穩)? 3.師:現在你們陀螺上的牙簽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穩,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不穩呢? (幫助幼兒發現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輔助性問題: (1)看看比賽的兩個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中間,塑料片離桌面遠: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下方,離桌面近。) (2)為什么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有時轉得不穩呢?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塑料片在牙簽上的位置有關系,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系。
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現了這么多關于陀螺轉動的秘密。這里還有紙盒和吸管,它們能變成陀螺玩具嗎?有什么辦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去探索,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大班科學教案:轉動的陀螺】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創意拼圖》教案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我家的電視機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我會變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木頭和玻璃
• 小班科學漢字《秋天的水果》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向下落的物體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環
• 大班科學活動:《不同布的吸水性》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蝌蚪變青蛙
• 大班科學:小苔蘚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鳥兒的家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哪些東西能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