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要相信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教師要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化解自身的疑問,滿足其探索的欲望。
案例:
某天吃過午飯,孩子們在陽臺玩,突然我聽到小偉和小城的爭吵聲:一個說“我褲子上的口袋比你多。”另一個說:“我口袋的樣子比你的好看。”邊上的孩子也圍了上去,劉暢指著小偉的褲子說:“你的褲子口袋有6個,我數過了”。“我有條褲子上有12個口袋呢!”一旁的夏新聞忙說道。這時幾個孩子圍住我:“李老師,為什么我們衣服上都有口袋呀?”
這……這……,讓我無從回答,突然我靈機一動,這不是我引導孩子們探索、思考的好機會嗎?于是我說:“你們知道古代的衣服有口袋嗎?”孩子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有的說古時候的人沒有口袋只在腰間別個東西,有的說電視上古代的人衣服有口袋的,還有的說古代的衣服口袋就在袖子里……對于幼兒的回答,我并沒有給予回答,而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請孩子們收集一些關于衣服口袋的的資料。
在之后的一星期內,不斷有孩子帶來他們收集或調查的資料。李子蕭家里能上網,他下載了古代衣服的圖;花文瑞把他爸爸的西裝畫了下來,并說“西裝的口袋前面有四個,里面還有暗袋”;陶圓月把她紗裙穿來了,介紹道:“我的口袋是用紗做的,很漂亮的。”王雨蒙建議道:“李老師,我們能不能自己設計口袋呀?”這個提議得到了大部分孩子的擁護,于是一場由孩子親手設計制作的衣服口袋活動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看到孩子們趴在地上用各種材料設計口袋,而且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很多口袋的形狀都是我從沒有見過的,也許今后的設計大師會在他們中間產生。
反思:
幼兒就是這樣,他們一旦碰到感興趣的事物就會聚在一起談論,甚至會發生爭論。但是幼兒的知識面很狹窄,生活經驗少,他們的話在幼兒之間沒有一定說服力,這時教師應該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抓住他們交流中的困惑來引導他們自己探索。而自《新綱要》出臺后我們提倡正要給孩子充分探索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關注孩子的生成的活動,把握介入的時機,選用適當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式,引導孩子在自主的活動中積極的發展。孩子們的探索欲望真是太可貴了,他們正是在這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證實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作為教師要相信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教師要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化解自身的疑問,滿足其探索的欲望。
【案例:奇妙的口袋】相關文章:
• 貝貝的大口袋
• 小妖精的大口袋(韋沁彤)
• 奇妙的口袋-玩具歌
• 12口袋里的耳朵2(叢林志·無所不知的兔子)
• 小班語言游戲活動《爸爸的大口袋》
• 兒子們(毛毛狗故事口袋)
• 溫暖的大口袋(幼兒畫報)
• 12口袋里的耳朵1(叢林志·無所不知的兔子)
• 口袋商業街游戲音效
• 巨蟲公園大冒險主題曲(口袋)
• 任天堂口袋妖怪鈴聲
• 兩只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