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校與社區的聯系,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家長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區整體教育網絡,特制訂本制度。
一、學校與家庭互動的制度
(一)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
1.在學期初成立新一屆家長委員會。建立家庭教育指導聯系網絡,形成院長負責、家長參與、教師指導、后勤參加、人人重視的家園聯系局面。
2.每學期制定符合本園實際及家長需要的家長工作計劃與總結。
3.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園長負責向家長匯報有關工作,并聽取家長的意見,形成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管理的局面。
(二)做好家園聯系工作
1.建立家訪制度。新生入園前對每個幼兒進行家訪,教師對新生家訪率做到100%。以后每學期進行普訪一次,三天不來園的幼兒要進行電訪或家訪,對個別特殊幼兒或遇有特殊問題應隨時家訪,并做好記錄。
2.建立家、園聯系手冊,家長園地,每周公布教育教學內容,評定幼兒在園表現,期末對幼兒進行全面小結。平時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隨時與家長面談,做好幼兒個人成長檔案。
3.做好熱線電話、夸夸孩子等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家校路路通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有效的家園互動。
4.定期開展家長咨詢活動,為家長解答有關幼兒教育與保育的問題,指導家長正確進行家庭教育。
5.定期發放家長意見征詢表、家長對教師測評表,并與教師獎金考核掛鉤。
6.在學校網站設立家長信箱、家長留言版塊,利用家長接待日等渠道及時了解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要求和意見,隨時改進幼兒園工作。
(三)成立家長學校,組織各種形式的家長活動
1.每學期召開新生家長會,介紹幼兒園情況及辦園指導思想。
2.成立家長學校,健全組織機構,每學年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一期家長學校教育活動。向家長宣傳《綱要》的教育理念,交流育兒經驗,探討教育方法。
3.每學期開展一次家長觀摩或參與的半日活動。
4.每班每月有家園親子活動一次。如:節日活動、春、秋游等。
5.每學年進行一次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活動。如采用家長征文的方式。
二、學校與社區互動制度
1.建立學校、社區教育委員會,邀請有關社區人士擔任學校校外輔導員,定期組織對幼兒的相關教育活動。
2.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根據需要,組織幼兒深入社區、街道,使幼兒更好地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3.加強社區德育基地建設,建立敬老、助困等活動基地并積極開展活動,培養幼兒優良的品格和操行。
4.學校或班級將社區教育活動列入日常工作計劃,每學期各班級社區活動不少于三次。
5.組織幼兒積極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經常帶領幼兒參與社區實踐活動,努力為社區建設作貢獻。
6.邀請社區人士走進校園,了解、評議學校工作。
7.每學期在教師中開展“進社區”調查走訪活動,聽取社區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進一步改進學校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8.學校、社區確定聯系人,定期互通信息,交流情況,以提高辦事效率與質量,保證學校、社區協同教育的有效實施。
【幼兒園、家庭、社區互動工作制度】相關文章:
• 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評估標準解讀
• 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 幼兒園后勤管理規章制度(4)
• 幼兒園網絡和信息安全應急處理預案
• 幼兒園保健教師職責
• 幼兒園衛生器材管理制度
• 保育員工作職責
•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培訓資料
• 家長在園行為規范
• 幼兒園家委會委員工作職責
• 江蘇省幼兒園教育技術裝備標準
• 幼兒園新入園幼兒家訪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