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教學反思
《捏面人》這個運動內容是一個說唱歌曲,含有京劇中的韻味。唱起來朗朗上口。下面給大家分享捏面人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一節帶有京韻味的說唱歌曲,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興趣。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
1、按歌曲的不同節奏,學習帶有京韻味的說唱歌曲《捏面人》。
2、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始終以情感激發來帶動幼兒活動的興趣,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整個活動的組織從音樂,到肢體語言都給幼兒一種很美的感受。所以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老師和幼兒的互動也很強。本次活動雖然不是幼兒常見的,但是利用我們集場上的地攤的捏面人的初步感知,讓幼兒知道這是民間藝術,具有較強的欣賞價值,喚起了幼兒表現的愿望。通過電腦圖片,感知唐僧師徒四人的具體特征。在活動中,孩子們唱歌時顯得很興奮。在2拍子節奏時,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捏面人中相關人物的形象,表現很熱烈,如果我再啟發孩子的動感再強些,表情再豐富些,就會有更好的表現。整個活動,孩子們再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結束時還意猶未盡。
在引導幼兒有節奏的練習說的部分時,沒注意節奏的區分,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我總覺得自己沒有很好的做好足夠的準備,從而出現這個失誤。
以后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認真、細致地研究音樂活動的目標和歌曲節奏,要反復斟酌、推敲,為什么要設計這個問題,設計這個問題對幼兒有什么幫助,能否提升幼兒原有的經驗。且音樂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用心觀察有發現、創造力的孩子,讓他們得到更好的表現。
《捏面人》這個活動是一個說唱歌曲,當我們唱起來的時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內容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這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幼兒可以根據所想到的即興創編歌詞,使他們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已
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萌發對民間藝術的一點熱愛。
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圖片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
1.有節奏的練習歌曲中的念白部分,這是歌曲中說的部分,也是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說的內容就和是唐僧師徒四人通過圖片的指引使幼兒可以很輕松的說出來。
2.通過教師范唱、角色表演、角色變化等方式學習歌曲的前一部分。讓幼兒在變化,新鮮有趣的感覺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3.將節奏圖前置,幫助幼兒打節奏,掌握好節奏。
4.第三環節是創編歌曲的念白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通過幼兒喜愛的動畫片《喜洋洋灰太狼》為幼兒提供素材,給予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幼兒的創編能力和大膽表現的能力。通過圖片幫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圖片和脫離圖片,逐層讓幼兒不斷接受新的挑戰。
5.最后為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同時帶著問題“還可以編什么故事呢?”,邊唱邊離開活動場地。
整個活動在輕松之中結束,幼兒不僅學會唱原有歌曲,還在其基礎上學會了創編,我要求幼兒在層層的提高要求中不斷地接受挑戰,歌唱活動往往因為教師的反復唱而讓幼兒失去興趣,所以我以不斷挑戰他們而讓他們不失去興趣。
本節活動還存在不足之處,我將活動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
1.歌曲由“唱”和“說”兩部分組成,活動下來,發現幼兒已經很好的掌握了“說”的部分,而我忽略了“唱”的部分,為此,在新授歌曲時,我增添一個念歌詞的環節,鞏固幼兒的“唱”。
2.“捏出來的面人把眼看花”這句是難點,在活動中我將難點前置,但發現在學習中幼兒對于這句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為此,我在教學中應該發現問題而及時揪出來幫助幼兒解決。
3.本首歌曲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說唱和京韻兩合體,在結束活動中,我應該總結一下,這首歌曲的精髓和特別之處。
4.在結束部分時,我有點草草了事,不能虎頭蛇尾,經大家提議,可在結尾設置一個環節,讓一部分幼兒扮演老爺爺,一部分幼兒扮演面人,完全做到教師的退位而自然結束活動
【捏面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托班拾果果教案
下一篇:《捉迷藏》幼兒園教案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