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的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
3.樂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活動重點: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能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活動準備1.幼兒事先收集了許多種子并在自然角中進行了展覽。
2.幼兒收集的各種種子的圖片、圖書或資料,如各種帶毛的、長刺的、帶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3.PPT錄像《種子的傳播》,展板。
活動過程一、活動導入1、師:你們都去旅行過嗎?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
2、師:今天呀,晏老師請來了一些好朋友,它們也想去旅行,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3、出示ppt課件:看,誰來了?
4、師:認識它們嗎?誰能來說說它們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蒼耳、蓮子)5、師:這些種子都一樣嗎?它們有哪些區別?
小結:蒲公英、蓮子和蒼耳,它們都是植物的種子。 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是帶鉤還長刺呢。
二、認識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1、先出示懸崖峭壁上的植物圖片,再出現屋頂上的雜草圖片:它們怎么會長在這樣的地方?是誰將它種在這樣的地方? 2、質疑,推測3、談話:大家雖然說法不一,自然界中無奇不有,今天,我們就來當回小科學家,一起研究種子旅行到底有著怎樣的奧秘?
4、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認識蒲公英、蓮、蒼耳等植物的傳播方式。
三、認識種子傳播的各種方式 認識風力散播:
1、蒲公英、薊、槭樹等種子的傳播方式(1)大家推測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種子的?為什么這么想?
。2)觀察,交流。(可以用放大鏡)你還有什么發現?(有冠毛、種子輕)(3)追問:為什么蒲公英的種子會隨著風兒去旅行呢? 因為蒲公英的種子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風來幫它旅行的,風能幫助蒲公英傳播種子。
(4)觀看自然界中蒲公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視頻。
。5)在自然界中,還有什么植物也象蒲公英那樣靠風力散播種子的?(出示黃鵪菜)交流:黃鵪菜的種子形狀與蒲公英很相似,像這樣種子小而輕,上面長有冠毛,就可以隨風飄揚,遠征他鄉靠風力散播。
(6)(出示槭樹果實)槭樹的果實比較重,討論研究它是靠什么傳播種子的?
2、小結:蒲公英、薊、槭樹這幾種植物都是靠風力傳播種子的A認識自彈射散播 ☆ 鳳仙花種子旅行(1)師:我們周圍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來許多種子都由它們的好朋友來幫忙去旅行的。還有一種種子,它沒有好朋友幫忙也能去旅行,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2)師:看,它是鳳仙花的種子,當鳳仙花的種子成熟的時候,果殼裂開,種子就蹦到別處去發芽了。(播放視頻)小結:鳳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種子成熟后果殼裂開來,通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的。還有許多植物也是靠自己來傳播的,象我們常見的黃豆、赤豆、綠豆等。
。3)師: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是靠這些方法去旅行的?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種子的傳播方式有很多,有的靠風,有的靠水,有的靠人和動物,還有的靠自身彈射的力量。
B認識流水散播: ☆ 蓮子旅行(1)師:誰能幫助蓮子去旅行呢?
。2)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流水聲) 追問:為什么蓮子會隨著水流去旅行呢?
小結:原來蓮蓬像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蓮子落入水中,順著水流到別處去安家,蓮子就是靠水來幫它旅行的,水能幫助蓮子傳播種子。
其他的還有:椰子、水葫蘆、浮萍等等C認識動物散播(1)師:蒼耳旅行要靠誰來幫忙呢?(播放flash)(2)追問:為什么小動物能幫助蒼耳去旅行?
小結:蒼耳渾身長刺,容易沾到動物和人身上,動物和人走到哪兒,就把它帶到哪兒,所以動物和人都能幫助蒼耳去旅行。
D認識野草莓種子傳播方式(1)問題:可是,象野草莓這樣的果實,既不長鉤,又不帶刺,它們是怎么傳播種子的?誰來揭示其中的奧秘?
。2)交流。
。3)問題:野草莓哪些特點吸引動物為它散播種子?
(4)講解:野草莓以她的色、香、味吸引了動物采食,動物將野草莓吃后,野草莓大部分的果肉被動物消化吸收,而野草莓種子有堅硬的外殼,不會被動物消化,就隨動物的糞便排出體外,動物的糞便又為野草莓種子今后發芽生長提供了養料。
。5)小結:看看自然界中的動物是怎樣心甘情愿的為植物傳播種子?
三、操作配對連線圖1、師:今天呀,晏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請你們幫助這些種子找到能帶他去旅行的好朋友。
2、驗證:看看,你們都找對了嗎?
3、師:你們的本領真大,我們一起夸夸自己吧!
小結: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來有這么多的種子都由它們的好朋友來幫忙傳播的,當然也有的事靠自己的力量來傳播。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植物的奧秘沒有被發現呢,它們呀都等待著我們小朋友們用心去觀察、去發現。
總結 :今天的觀察研究告訴我們,植物都種子旅行有哪些方式?植物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的旅行方式?(為了能將種子散播到遠處,為了更好的繁衍后代)植物種子旅行這些方法都和什么有關系?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每種植物都具備一些特殊結構,于是才有了這形形色色的傳播方式(出示:結構與傳播方式相適應),在自然界中,像這樣身體結構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例子比比皆是;蛟S,正是這一切使我們的地球更加充滿智慧吧!
世界上植物的種類很多,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你還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樣散播種子的?走進自然界去認識更多的果實,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觀察推測,記錄不同植物不同的傳播種子方式(出示植物傳播種子方法調查表)活動延伸:繼續讓幼兒收集水果和蔬菜的種子制作標本。
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的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
3.樂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收集了許多種子并在自然角中進行了展覽。
2.幼兒收集的各種種子的圖片、圖書或資料,如各種帶毛的、長刺的、帶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3.VCD或錄像《種子的傳播》,展板。
4.教學掛圖:《種子的旅行》。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關于種子的圖片或資料,教師鼓勵幼兒按順序交流。
2、教師:關于種子,你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你最喜歡哪類種子?它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同時出示相關圖片。)
3、教師:關于種子,你還想知道些什么?為什么有些種子長毛?有些種子長倒鉤?還有些種子的色彩是那么的鮮艷呢?
4、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交流種子的傳播方式,鼓勵幼兒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探究。
二.觀看VCD,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VCD,幫助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方式:①風力傳播;②借助動物和人的活動傳播;③借水力傳播;④借果實的彈力傳播。
三.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
1、教師: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靠什么來傳播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將收集的圖片、資料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在展板上進行分類。
四、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表現種子的傳播。
1、教師:種子有著不同的本領,你愿意學做哪一類種子?(教師按幼兒的選擇,將他們分成幾組。)
2、教師:下面各小組商量一下,分一分工,有的可以扮演種子,有的可以扮演幫助種子傳播的外力(如風力、水力、人力等),共同來表現種子的傳播過程。
3、各組輪流上演一種種子的傳播方式,暫時沒輪到的小組做觀眾。
4、教師請做觀眾的幼兒,猜一猜每組表現的是哪一種種子,并對各組的表演提一提改進意見。
活動建議
1、教學變式:如果沒有VCD或錄像,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
2、區角活動:在圖書角中提供關于種子傳播的圖書,供幼兒查閱。
3、環境創設:展示幼兒制作的"種子的傳播"展板。
4、家園共育:家長幫助幼兒收集關于"種子的傳播"的資料,陪同幼兒一起翻閱幼兒用書《種子的傳播方式》。
活動過程1.通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導入談話。
教師:句子吃完了還剩下什么?(種子)今天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老師把這些種子布置成種子展覽會。我們一會去看一看,這些種子是長什么樣的,你還能發現哪些關于種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講一講。
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
(2)觀察后談話。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種子,我們來開一個關于種子的新聞發布會,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是什么樣子的?關于種子,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帶毛的,有的是帶鉤的,還有長刺的呢。那么.種子有什么用呢?
教師:種子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種植,傳播,長出新的植物來。那野地里的植物,沒有人去種植,它們的種子是怎樣來傳播的呢?
(評:收集種子的過程為幼兒做好了課前知識準備。而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在第一環節中老師讓幼兒從感知中激發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通過觀察了解一些種子的特征,為下一環節中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作好了鋪墊。)2.觀看錄像,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錄像,幫助幼兒了解幾種種子傳播的方式:①風力傳播(蒲公英);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③水力傳播(蓮蓬);④彈力傳播(鳳仙花)。觀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說一些種子的名稱。
(2)教師通過提問,出示相應的種子圖片和傳播方式字卡,并讓幼兒學做動作。開始的風力傳播可以跟老師做,水力、動物和彈力傳播可以讓幼兒自己創作動作。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是靠什么來傳播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樣子。風來啦,小種子快飛起來吧……(其他種子同上。)師幼小結:植物的種子一共有幾種傳播方式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3)了解種子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教師:為什么蒲公英的種子會隨著風兒去旅行呢?(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借助風力傳播。)教師:為什么蒼耳的種子能靠動物來旅行呢?
教師:為什么蓮子的種子能靠水來旅行呢?
教師小結:原來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它長的樣子有很大關系呢。
(評:種子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傳播的含義,我從網上下載了現成的錄像。幼兒觀看了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之后提問,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傳播方式圖卡,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它會用這種方式來旅行呢?從而初步解決了形態與方式之間的關系問題。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在了解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時,教師借助動作幫助幼兒記憶,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3.拓展知識,了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幼兒討論。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象。
教師:除了錄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靠什么來傳播的?
(2)拓展介紹。出示幾種典型傳播方式的種子圖片(噴瓜、椰子、無花果種子等)。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傳播方式嗎?老師進行適當講解。4. 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老師先讓幼兒認識展板上簡筆畫的傳播方式標記圖。)教師: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然后按照它的傳播方式貼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將小圖片在展板上按標記圖分類粘貼,最后師幼共同進行講評糾錯。
教學反思:
首先,我通過和小朋友們一起看收集種子,來了解不同的種子的傳播方式,讓小朋友們初步了解種子的旅行方法;然后,一起觀看了種子傳播方式的視頻,更好的讓小朋友加深對種子的傳播的理解;最后,和小朋友們總結了種子的傳播方法。
上課時小朋友們能聚精會神的聽我講課,提問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這點很欣慰,但很多只能回答出一點,或者兩點,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回答出來。所以,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盡量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教內容中來,讓每個人所學到的知識都全面,不單只能學到片面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種子的旅行】相關文章:
• 大班美術活動:《旋轉的小花》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設計:小鴨捉魚
• 單車取寶(認識地圖)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淘氣的風娃娃
• 中班科學活動:《月亮的秘密》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文具店》
•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各種圖形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復制》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廚房的工具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電話真有趣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換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