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發生后的第二天,因為積木有限,幼兒想出用功能最少的半圓形做小船,黃浦江面上蕩起了一只只3edu。
記錄:在結構區里,董國浩和蔡秋實正在搭房子,聽到音樂聲提示游戲結束時,董國浩連忙抓起一座大橋要把它拆掉,老師正準備把作品拍下來,見到董國浩這番舉動連忙制止:“不要拆!”正是這句話引起了一場糾紛。董國浩面紅耳赤地重復指責蔡秋實:“你為什么拆我的橋!你說,你為什么拆我的橋!”說著說著眼淚都要出來了。蔡秋實莫名其妙地說:“你的橋船開不過去!”而董國浩仍然繼續指責:“你為什么拆我的橋!”
分析:事情發展到這里,老師馬上意識到剛剛不經意的那一句“不要拆!”引起了董國浩的誤解——“蔡秋實拆我的橋,老師不批評他,我拆他的橋你就批評我,不公平!”老師同時也明白了為什么音樂一起,他第一個要拆那座大橋。老師連忙安撫董國浩的情緒,了解事情的經過。原來,董國浩搭的是一座中國古典拱橋,橋墩結實而且比較多,多建在河面上;而蔡秋實搭的是一座南浦大橋,有氣勢但是不鞏固。老師從功能和適用層面上區分了兩者的不同,使董國浩平靜下來,而且逢人便說:“我搭的是拱橋!”
兩名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并不知道拱橋和南浦大橋的名稱和用途,只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通過搭建的動作表現出來。老師的介紹鞏固了幼兒的建構經驗。
由于當時董國浩的情緒異常激動,他又是一個很靦腆的幼兒,所以處理事情的時候,老師采取了單獨談話的方式。但不足的是應該在雙方情緒穩定以后,讓全班幼兒討論這兩座橋的弊與利,把他們的建構經驗介紹給大家。
此外,在了解情況的過程中,蔡秋實向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建構玩具的數量太少了,有的時候玩具不夠用。雖然在游戲過程中,我們應該提倡幼兒相互協商,但在實際游戲中,老師也確實發現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大班的幼兒建構經驗比較豐富,而且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自動提升。這件事情發生后的第二天,因為積木有限,幼兒想出用功能最少的半圓形做小船,黃浦江面上蕩起了一只只3edu。
【案例:幼兒游戲案例《橋的糾紛》】相關文章:
• 幼兒大班安全教育開學第一課
• 案例:預設集體活動,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 案例:幼兒園是我家(小班)
• 幼兒園說課稿:蛋寶寶學做解放軍
• 案例:淺議幼兒愛心缺失現象
• 幼兒園說課稿: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 幼兒園說課稿:爸爸的領帶
• 案例:如何看待幼兒的表現欲
• 幼兒園說課稿:我想幫忙
• 幼兒園說課稿:和美麗的動物結一次婚
• 幼兒園說課稿:下雪天
• 幼兒園說課稿:漂亮的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