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秀科學教案《種子變變變》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根據操作結果進行記錄,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通過探索、比較、找出最合適的使用工具,對探索活動感興趣,有良好的操作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種子變變變》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比較、找出最合適的使用工具。
2、能根據操作結果進行記錄,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對探索活動感興趣,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意圖】
黃豆是怎樣變成豆漿的呢?稻谷外面毛毛的殼是怎樣去掉的呢?孩子們每天在品嘗豆漿或吃飯時,總會竊竊地討論著。然而,現代科技產品——豆漿機、碾米機那飛快的速度,導致我們只能向孩子們說教其中的原理,孩子們也只能似懂非懂地眨巴著小眼睛。沒有了探索、發現的過程,以致老師的說白顯得那么無力和飄渺。于是,我組織了本次活動,旨在利用較“原始”的工具,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究和體驗,來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干、濕黃豆、花生米、稻谷若干(幼兒參與浸泡)。
2、石臼、石磨和搟面棒每組若干。全自動豆漿機一臺。
3、“種子變變變”記錄表人手一張。一張“種子變變變”操作結果匯總表。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看、摸摸,比較干、濕種子的不同
1、師:今天老師在你們的桌子上準備了兩盆種子,請你去看看是什么?摸一摸,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為什么種子會變得胖胖的?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后,發現種子的變化
1、分別介紹石臼、石磨和搟面棒及其使用方法。
師:你認識這種工具嗎?你在哪里看見過?你知道怎樣使用它嗎?
2、幼兒操作、發現、交流種子的變化。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工具給沒種子帶來不同的變化。
師:剛才你用了什么工具?你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浸泡過的種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漿及花生奶一定要浸泡,而為稻谷膠皮應該先把稻谷曬干,不然磨出來的米粒就不完整了。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操作,并記錄操作結果
1、兔媽媽打電話來說,秋天到了,他們收獲了許多黃豆、花生米和稻谷,她想請朋友們到家里來喝豆漿、喝花生奶、品嘗白白的大米飯,但不知使用什么樣的工具才合適,請小朋友來幫助她。
2、幼兒猜測:你覺得兔媽媽使用什么合適的工具,才能喝到香香的豆漿和花生奶?為什么?
你看兔媽媽使用什么合適的工具,才能吃到白白的大米飯?為什么?
3、幼兒操作:
。1)講解記錄要求:
請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操作,如果成功了就在相應的格子里打√,如果使用的那種工具沒有取得成功,就在相應的格子里打×。
。2)幼兒操作并記錄
4、匯總記錄結果,比較發現最合適的工具。
(1)幼兒相互講解自己操作的記錄結果。
(2)統計每樣工具操作成功的人數。
師:用石磨使黃豆變成豆漿,請取得成功的小朋友舉手。師幼一起數數后把總數記錄在匯總表上。
同樣的方法完成其他操作結果的匯總。
。3)根據統計數字的不同發現最合適的工具。
師:請小朋友比較一下,要使黃豆變成豆漿,用哪種工具成功的人多?
要使黃豆變成豆漿,你覺得用哪種工具最合適?
同樣方法比較花生及稻谷,找出最合適的使用工具。
(4)師:兔媽媽,這下你該知道使稻谷變成大米應該先把稻谷曬干,然后再用石臼最合適;
而磨豆漿及花生奶用石磨最合適,但黃豆和花生米應該先浸泡,你可別忘了,磨好后還得煮熟了才能請客人喝!
四、認識全自動豆漿機
1、米飯、豆漿非常有營養,以前的人們就是利用石臼來使稻谷脫皮,變成大米的;用石磨來磨豆漿,然后把豆漿煮熟后再喝,F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已經發明了碾米機和全自動豆漿機。人們想喝豆漿,只要把浸泡的黃豆放進去,一會兒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漿。
2、示范磨豆漿,讓幼兒了解高科技產品的先進,從而知道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發明更先進的科技產品,使人們的生活更方便。
【活動延伸】
1、品嘗豆漿。
2、講述:我的創造發明。
小百科:種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過傳粉受精形成。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種子變變變》】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教案《多種多樣的電話》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認識顏色》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什么是恐龍喜歡吃的》
•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鞋底的秘密》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昆蟲大賽》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西瓜》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南瓜爺爺找鄰居》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蟲蟲怎么運動》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教案《水不見了》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種大蒜》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大蒜》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探索滾動》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