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優秀科學教案《會走的盒子》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彈性,學會簡單制作玩具的技能,幼兒通過制作會“走”的盒子,懂得廢舊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養成關心科學、好奇、好問,樂于嘗試的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會走的盒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制作會“走”的盒子,懂得廢舊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彈性,學會簡單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養成關心科學、好奇、好問,樂于嘗試的好習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紙盒、繩子、曲別針、錄音機、酸奶盒。
【活動過程】
引入: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隨意地走入教室。教師提問小動物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討論各種各樣動物行走的樣子。
教師出示一個會“走”的紙盒,提問:這個紙盒怎么會自己“走”呢?看一看,紙盒里有什么秘密?
(1)紙盒里有橡筋。
(2)紙盒里還有橡皮泥和曲別針。
做會“走”的紙盒。
選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間,捏成一個小圓球,圓球表面要光滑。將帶有橡皮泥的橡筋兩端,分別穿入紙杯口兩邊的小孔里,分別用曲別針固定橡筋。用手轉動橡皮泥將橡筋擰緊,放在地上,紙盒就會“走”起來了。
想一想,說一說。
(1)橡筋擰緊了,一松紙盒就走了。
(2)橡筋有彈性。
(3)像我的彈弓一樣,一拉就將橡皮泥彈走了。
教學反思:
縱觀整個活動,感覺過程輕松、自然、和諧,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獲得了有關分類、語言、科學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小百科:盒子是指可盛放物體的東西,多為方形且有蓋。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會走的盒子》含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