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春天主題反思(精選6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春天主題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天來了,帶著溫馨的暖意普照著人間。紅的花、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和剛剛出殼的小雞小鴨,所有的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我們結合季節特點及幼兒的興趣所在開展了《春天真美麗》這一主題活動,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如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途徑與春天互動,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親近和喜愛春天,并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情感、感知和體驗。在活動開展中,我們有了如下的總結:
一、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
通過組織幼兒外出活動,真正讓幼兒走進大自然,開闊孩子們的眼界,生活即是教材,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小班幼兒的特點就是好奇和玩耍,如何讓孩子在滿足好奇心的過程中通過玩耍和學習而輕松地習得知識、學會知識、了解知識、運用知識,我認為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特征,讓孩子在歡樂的氛圍中游戲和玩耍,通過孩子的親身參與和體驗,自然學習知識,了解生活的常識,學會生活的技能。美麗多姿的大自然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孩子們在大自然之中可以更多發現自然、了解自然、熟悉自然,最后融入自然,運用自然并為成長服務。在“春天真美麗”這個主題活動里,我們多次走出教室、走出幼兒園,讓幼兒去感受春風的撫佛,去領略陽光的暖意,去尋找春的足跡,同時我們也會把找到的春天帶進幼兒園,帶回教室,用我們的雙手去裝扮春天。讓春天的氣息充滿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空間。
二、注重環境教育資源,使幼兒產生積極認知的興趣。
在“春天真美麗”這個主題活動中,結合春游活動,和孩子們討論著大家找到的“春天”。在孩子們對“春天”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后,鼓勵大家一起收集有關“春天”的照片和圖片,并請家長配合實施。還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發動孩子們制作春天的花朵和柳條,布置在教室的周圍,使孩子們一進教室就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強化了幼兒對春天的認識。同時我們也豐富了自然角內容,如飼養蝌蚪、螺螄等小動物,同時種植著許多有關于春天的花卉供幼兒觀察。利用環境中有價值的信息、要素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將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潛在地滲透到環境之中,讓幼兒在非課堂式、非正規式的環境里,進行潛在的學習,接受深刻的教育。
三、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以游戲的形式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
小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知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行動。因此我們充分利用了各區域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春天,發現春天的美。如在美工活動區提供各種工具和材料,鼓勵幼兒敢于操作、大膽想象,制作出自己心中美麗的春天;又如根據小班幼兒愛模仿等特點,進行角色游戲,模仿各種小動物動態,以增加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等等。
四、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小班幼兒容易對生動形象、色彩鮮艷的事物產生認識,但幼兒在觀察物體時比較隨意,遇到有興趣的就看,順序紊亂,前后反復,容易遺漏,只能觀察到事物的粗略輪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注意力時間不,因此我們在指導幼兒觀察時,首先讓幼兒明確觀察目的,再教會幼兒觀察的方法,通過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促進幼兒觀察的發展,這樣則更有效的發展了幼兒日后對于事物的深度認識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要有“以幼兒為本”的思想,精心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使幼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一首春天在哪里揭開了我們春天主題的序幕!春天在哪里呢?讓我們和春姑娘一起玩捉迷藏吧!讓我們用小眼睛去發現;讓我們用稚嫩敏感的心去感悟;讓我們用靈巧的小手去創造;讓我們與春天的約會進行到底!制作柳條和桃花,畫畫柳樹姐姐的長頭發,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我們一起來度過一個美好歡快的春天吧!
在本主題活動中,我們努力給幼兒創造條件,鼓勵幼兒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通過看看、摸摸、聞聞、聽聽、做做等途徑與春天互動,讓幼兒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親近大自然和喜愛大自然。
一、親近自然(關鍵詞:觀察、實踐、體驗)
當大自然給了我們春的信息之后,我們就組織幼兒去觀察發現,讓幼兒以自己敏銳的目光去尋找春的腳步、去發現春的變化。在幼兒園尋找春天,在家里尋找春天,在路上尋找春天!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比較、學會了思考。我們還組織幼兒一起去上海植物園看花展。通過親身的體驗,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和絢麗多彩。為了讓幼兒認識和了解動植物與季節變化之間的關系,我們在教室里開辟植物角動手播種花種,我們還飼養了小蝌蚪。孩子們每天會早早地來到班級觀察自己的小種子,澆水、施肥、認真做記錄,給小蝌蚪換水、喂食。當小種子鉆出泥土,冒出小芽時,孩子們興奮極了,在教室里奔走相告,傳遞著自己驚喜的發現。在這最真實的實踐過程及情感體驗中,孩子們最大的收獲便是學會了觀察、學會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手和大腦,領悟到春天的奧秘,用自己的心和行動去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拓展主題(關鍵詞:提升、分享、合作)
在主題背景下我們開展了許多有趣的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將經驗整理提升,獲得更大發展。在《找春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幼兒園找春天并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通過尋找活動知道春天已經來了就夠了嗎?我們對孩子的記錄討論商量,知道除了觀察大自然,還要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春天還在我們的服裝上,春天還在我們的餐桌上我們觀察的眼界更開闊了,通過記錄表的分享我們還獲得了更多更好的記錄方法。《迎春花》的兒歌、《蝴蝶花》的歌曲,讓孩子在游戲中理解了更多的花的特征,激發了孩子進一步探索的興趣。而在《蝴蝶找花》、《柳樹》等活動中,通過合作繪畫,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大大增強,合作能力有了提升。
三、享受區角(關鍵詞:豐富、美感、互動)
區角創設與主題相融合。內容豐富,層次明顯,給了孩子充分選擇的機會。而環境的創設也非常富有美感,給孩子以美的享受!
首先內容豐富。表達表現區分為泥工角、紙工角、涂涂畫畫角、玩色角等多個角;計算區有種小花點數,插花接著往下數;語言角有春天的朋友語言棋,春天來了故事錄音及操作題卡在各個角落里的操作材料也非常豐富,如飛舞的蒲公英區角中我們提供了白色手揉紙、羽毛、毛線、塑料馬夾袋和扭扭棒、吸管等多種材料;創意向日葵我們投放了紙盤、緞帶、種子、毛線、皺紙等,讓孩子大膽嘗試制作并裝飾向日葵。每個孩子都有充分自由選擇的機會和可操作的材料。我們用皺紙、手揉紙等制作的康乃馨、馬蹄蓮等紙藝花更是形象逼真,美輪美奐!
同時區角材料內容有層次性。如蝴蝶找花排序中我們按顏色分為三個層次,對應排序的,找到規律接著往下排的,還有自己自由排出其他規律的。這樣能照顧到每個孩子,使發展水平不同的孩子都能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棋藝大比拼中有多種游戲棋,兩人玩的,四人玩的,制定好游戲規則的,和同伴商定規則的,孩子們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
再次區角與主題互動。我們自己在區角做的小花園布景,可以在歌曲《我的小花園》中做音樂背景;孩子制作的蒲公英和蝴蝶可以在故事《蒲公英》中做教具;折疊的牽牛花可以在計算活動中派上用場,教室的墻面環境布置也和孩子的區域活動緊密互動,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讓我們的周圍時時處處洋溢著春的氣息。
跟隨著春的腳步,我們一路走來!漫步花田間,讓我們用心靈把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永遠的珍藏;漫步花田間,讓我們用雙手把握那一縷春光;漫步花田間,讓我們的孩子們身心愉悅地享受著與春天的美麗約會!
活動開始,我組織幼兒“郊游”做律動,激發幼兒對春天的變化的興趣,知道春天天氣的明顯特征。之后,通過組織幼兒觀看活動室內的、幼兒園的院子里、田野里、田間小路的變化,讓幼兒認識黃、綠、藍顏色,并讓幼兒說出常見物體或物品的顏色。活動最后,通過游戲“送溫暖、獻愛心”,進一步讓幼兒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聯系了實際生活,還讓幼兒嘗試著去關心他人,從而增加孩子的愛心,同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在活動過程中,我以簡潔、明快、通俗易懂、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總結,讓孩子們在看、說、講、玩的過程中一一認識了春天的顏色,了解了春天的特征,增強孩子的愛心。在活動結束部分讓幼兒做游戲,通過鉆山洞、跳土坑運物品,讓孩子高高興興將物品送往“災區”,心中充滿了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使整個活動在歡樂的氛圍中結束。
《綱要》中指出小班幼兒:“喜歡接觸、觀察身邊的自然環境,樂于提問,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與好奇,注意自然環境的明顯變化;能發現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并對他們感興趣,樂于告訴成人和同伴;喜歡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話,能將自己想說、想做的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嘗試用不同顏色、材料、工具,運用畫、撕、剪等簡單方法自由的表現,體驗藝術活動中的樂趣。”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季節的特點預設了“春天真美麗”這個主題活動。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盡情在春天的大自然中去玩耍,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用他們機靈的眼睛發現春天的秘密,用他們稚嫩的語言講述春的故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表現春天的美好。由此發展興趣,提高觀察力,積累經驗,學會主動探究,同時獲得春季的自我保健常識,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
本主題美工活動內容比較豐富,我們讓幼兒用橡皮泥做了各種各樣的蝸牛,還讓幼兒用皺紋紙做了柳條,在做的時候,幼兒學會了搓條的技能。只是有的幼兒搓得粗細不均勻,不過幼兒對于這個活動還很感興趣,老師還可以多給幼兒一些鼓勵。在語言活動方面我們也讓幼兒學習了兒歌《迎春花》、《春風》、故事《花路》,并讓幼兒學會了背誦和講述。我們還讓幼兒利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增進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在表演的時候,很多幼兒都非常感興趣,而且背起兒歌也非常有勁。
在“春天真美麗”這個主題活動中,結合春游活動,和孩子們討論著大家找到的“春天”。在孩子們對“春天”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后,我們把教室的主題墻進行了裝飾,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出來: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小花、小蝸牛出來了。使春天的氣息在我們教室里慢慢地散發出來,使我們的孩子慢慢地感受春天的季節變化。我們還與家長進行配合,讓他們配合收集一些春天的植物,小動物,家長們十分配合,紛紛帶來了各種花草,還有小魚等,很快我們班級的自然角變的生機勃勃。在區域活動中我們也投放了很多與主題相關的材料,美工區制作小蝸牛、毛毛蟲小動物、把幼兒制作的迎春花、郁金香、布置在娃娃家里,讓幼兒在娃娃家里也能感受春天的美麗、春天的快樂。
在迎春花的召喚下,春天靜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為我們送來芬芳的百花香,為我們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天是萬物清醒的時節,平時在自由活動時、散步時,幼兒們會說:“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春天是綠色的,因為它是小草的樂園;春天是紅色的,因為它鮮艷。春天到了,還有哪些東西也在發生著變化呢?為了讓幼兒置身在春天的自然景物之中,真切地感知春天來了,春天多么美!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途徑與春天互動, 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親近和喜愛大自然,并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情緒、情感、感知和體驗。
自然界的變化與特征,是本次主題教育、教學活動最為重要和豐富的資源:綠瑩瑩的草地,枝頭的嫩芽,飛舞的彩蝶,毛茸茸的小雞小鴨,暖暖的陽光……都是春天的信息。對小班幼兒而言,春天這一主題的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并不是關于春天的種種知識,而是引導他們學習關注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麗景象,并在此基礎上,對春天產生一種積極的、美好的情緒與情感體驗。因此,在本主題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過程中我們教師更注重的是對幼兒的這種情緒、情感體驗的誘導與啟發。比如我們通過開展歌曲《春天》、《迎春花》、《蝴蝶花》……繪畫《花兒真美》、《草地上的花》《蝴蝶》……語言《花路》、《小花園》、《綠色的世界》等活動,為幼兒提供表現、表達他們對春天的感知和體驗。
在環境創設中,我們把教室的主題墻進行了裝飾,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出來: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小花、毛茸茸的小雞小鴨、黑黑的小蝌蚪、粉紅的桃花……使春天的氣息在我們教室里慢慢地散發出來,使我們的孩子慢慢地感受春天的季節變化。我們還請小朋友與老師一起制作了嫩嫩的柳條,垂掛在窗戶邊,陣陣春風吹來,柳條隨風飄蕩,小朋友們驚嘆說:“真美啊!”
為了讓幼兒能夠更真切感知春天,我們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請家長帶來了各種花草,還有小蝌蚪、小魚、龍蝦等,很快我們班級的自然角變得生機勃勃。這些動植物放在區角不僅可以供幼兒欣賞和觀察,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責任心,每天去照料它們。
總之,幼兒在這次活動中欣賞到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了解到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了解到春天常見的疾病并知道了如何做好春天的保健工作,增進了愛護小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真正體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景、體驗到春天郊游的快樂,并學會了同伴之間協商、解決問題,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主題來源:
春天在人們的期盼中又如期而至,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滿了美好與神秘,嫩綠的新芽、含苞的花朵、蓬勃的小生命以及人們迎接春天的那份激動與喜悅,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聰明、靈動的孩子們又怎會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呢?大班的孩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有較強的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能積極地去探索和發現。春天里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如:挖野菜、郊游、放風箏、小蝌蚪、小蜜蜂、小蝴蝶以及人們的各種活動等,都極為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并且能充分利用我們這里的地區資源。相信這一主題一定能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發現春天的秘密。
主題目標:
1、學習用觀察記錄的方法,感知和發現春季氣溫、人們的活動、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等。并知道季節的交換與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關系。感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2、積極參加郊游、種植、遠足等活動,能連續走30——40分鐘,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
3、會用多種形式充分表達自己的經驗、經歷和情感。提高講述、繪畫、表演等能力。
4、在主動參與活動中感知和體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在活動中表現一定的獨立性,形成主動、互助、合作的態度與行為。
5、能唱出3拍子和2拍子歌曲的不同節拍的感覺,繼續學習用連貫的和斷頓的唱法來表現歌曲的不同意境。
6、能較自如地使用多種工具制作物品,并用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春天的感受。畫面布局合理。
7、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8、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主題網絡圖:
春天里:環境動物植物勞動
布置教室:樹木花卉種子
找春天:游戲郊游蠶小蝌蚪蜜蜂蝴蝶我們
環境與資源:
1、引導幼兒觀察春季自然界的動植物以及天氣的變化,組織幼兒進行移栽種植等活動;飼養小蝌蚪和蠶等。
2、隨著幼兒認識內容的擴展,不斷調整和豐富自然角的內容,如:做發芽實驗,與幼兒共同收集春季的蔬菜(或野菜),貼上標簽放置在自然角內;陳列一些蜻蜓、蝴蝶與花的標本,提供放大鏡供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
3、在美工角提供紙、布、針、橡皮泥等多種工具、材料,進行有關“春天”的小制作,把作品布置在活動室內,把春天帶進活動室,表現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4、充分利用周邊社區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野營遠足、春游等活動。
家長工作:
1、更換《家長園地》的內容,介紹本主題活動的活動目標、內容、配合事項,如:帶幼兒踏春、挖野菜、在家中種植花卉、飼養小動物,并進行觀察和管理;請家長加強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為野營活動做好準備等。
2、鼓勵家長在春天里多帶孩子外出游玩,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感受春天的美好。
3、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學會遵守公共秩序,保護公共環境的衛生,能熱情主動、有禮貌地與接觸到的人交往。
4、在遠足等活動后,請家長記錄幼兒敘述的活動見聞。
集體活動內容:
活動:春天可以干什么(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的自然特征,春天是人們都很忙碌的季節。
2、能用連貫的、清晰的語言講述人們在春天里的活動,討論自己樂意參加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園的工作人員聯系,為訪問工作做好準備。
2、春天景色及人們在春天工作的圖片或錄象。
教學目標:
1、使幼兒在熟悉原詩內容結構的基礎上,能編出與原詩結構相同,而畫面不同的詩歌段落。培養仿編,語言表達能力。
2、讓幼兒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及感情基調,學會朗誦詩歌。
3、培養幼兒關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4、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5、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磁帶兩盒(a:《找朋友》,b:配樂帶)掛圖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葉,天空)蜜蜂頭飾一個,蝴蝶紙偶一只,其他動物頭飾若干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圖
教學過程:
一、學習作品
問:這是誰在找朋友啊?誰是春天的朋友呢?
讓我們來聽聽《春天的朋友》這首詩就明白了。
2、欣賞配樂朗誦一次。
問:詩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誰啊?(不要求個別回答)你覺得這首詩聽起來怎么樣?
3、出示掛圖,老師戴上蝴蝶紙偶,一邊表演一邊朗誦,并根據詩歌內容提問,幫助幼兒掌握詩歌的畫面,并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問:花蝴蝶飛來了,和誰握握手?她對小草說什么?
花蝴蝶飛走了,和誰握握手?她對小花說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來和誰握握手,她們一起對春天說什么?
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分句復述一次,讓幼兒更易掌握。
4、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一次,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去體會和感受。
二、仿編活動
1、觀看表演(播放課件)課件基本內容: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一只小燕子飛來了,跟隨她尋找朋友的腳步,我們可以看到一片美麗的春景。青青的山坡上是一片粉紅的桃林,沿著河岸是一棵棵嫩綠的柳樹,還有溫暖的陽光,輕柔的白云,小燕子在一株桃樹前停下,桃樹展開了美麗的笑臉,她和桃樹握握手說:咱們是朋友。小燕子又來到柳樹面前,柳樹伸出了綠色的手,小燕子說:咱們是朋友。
2、教師范編,引導幼兒發現仿編的方法。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學了一首詩,詩里面講的是花蝴蝶找朋友,現在我們把小燕子找朋友,也編成一首和剛才一樣好聽的詩歌,好嗎?
問:小燕子先找了誰做朋友啊?它和桃花怎么樣?它對桃花說什么呢?前面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教師復述:小燕子飛來了,和桃花握握手,它對桃花說,咱們是朋友。
問:小燕子還找了誰做朋友?它和柳樹怎么樣?它對柳樹說什么?前面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教師復述:小燕子飛來了,和柳樹握握手,它對柳樹說――咱們是朋友。
3、幼兒表演請一名小朋友來當可愛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樣,到教室里來找朋友。
4、幼兒仿編讓幼兒嘗試把小蜜蜂找朋友編成一首和剛才一樣好聽的詩歌提示幼兒用剛才學習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誰,她干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用詩歌里的話怎樣說?
啟發幼兒編詩歌的結尾,將前面編的各個詩歌段落串聯起來小蜜蜂,小青蛙,桃樹,柳樹,小燕子,小蝌蚪是誰對朋友呀?(春天)他們會對春天說什么?做什么?
師生一起朗誦:小蜜蜂,小青蛙,桃樹,柳樹,小燕子,小蝌蚪都來和春天握握手,他們一起說,我們都是春天的朋友。
5、自由活動,練習仿編放音樂,每個幼兒都戴上動物頭飾,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找朋友”。
幼兒自由練習仿編,教師巡回傾聽指導,“你找誰做朋友,對你的朋友,該怎么說,怎么做呢?”鼓勵幼兒大膽的仿編,用好聽的聲音朗誦給周圍的伙伴聽。
6、請3~5名幼兒在全班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教師簡評。
教學反思:
1、《綱要》中指出:數學活動應當生活化、游戲化、趣味化,幫助孩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此次活動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興趣,情景圖與游戲相結合,并滲透數學教育,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直觀教學法,幼兒興趣很濃。
2、編號游戲讓幼兒在玩當中學到知識,如: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臺說:“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完成教學目標,體現了愉快教學法。
3、利用分組合作和動手操作來突破重難點,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動腦、合作探究能力。
4、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能一邊數數一邊用手指點數。
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練,表揚語言不夠藝術。
2、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是用的時間過長。
3、提問的方式缺乏啟發性,如: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提問沒能提高教學效果。
解決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積累經驗,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課堂語言藝術修養。
2、 設計的提問的方式要多樣化并帶有啟發性,及時點撥,規范孩子的數學語言。
3、 善于發現課堂中的個別差異,及時引導,處理好細節教育。
【小班春天主題反思(精選6篇)】相關文章:
上一篇:《海豚》大班美術教案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體育《跨欄》教案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