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想睡的時候》這本繪本我嘗試著帶入不同的角色前后仔仔細細讀了三遍,發現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和側重點。
第一遍,從一個成人的視角為自己閱讀。
在這種輕松沒有負擔的狀態下,我首先被一幅幅鮮明逼真的水彩畫面所吸引,小女孩穿著紅色小花睡衣,披著柔軟的頭發,和每一個場景中的生命物都是那么的和諧。其次,被清新優美的文字所打動:暖暖的、毛茸茸、假裝、深深的、慢慢的......讓整個故事聽著暖洋洋。最后,被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所陶醉,為人母的年紀,開始羨慕小孩沒有成人嚴謹的思維和豐富的認知的束縛,可以任由自己想象的翅膀飛高再飛高。摟著、擁著、擠著、抱著、趴著、站著......一幅幅和動物們睡得沉沉的、甜甜的畫面,讓坐著看書的我也想馬上把這些睡姿通通試一遍的沖動。
第二遍,從幼兒的視角閱讀,探索讀本的教育內涵。
第二遍閱讀的時候,我打開班得瑞的《Goodbye Little Susy》,跟著輕音樂細細的欣賞著每一個畫面,慢慢的,眼前浮現出一個場景:孩子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有的抱著被子安靜的望著身邊的小朋友,有的玩弄著自己的小手,也有的調皮的找各種機會搗亂隔壁床的小朋友睡覺,但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保持安靜。抒情的音樂和老師娓娓道來的朗讀聲匯合成優美的旋律,在教室里流淌著、蔓延著......孩子們開始一個接著一個輕輕的閉上眼睛,和故事里的小女孩一起開始睡前的環游之旅,展開想象,飛入夢鄉。這一遍,當我試著揣摩孩子可能看到什么關鍵的畫面,可能發現什么重要的細節,可能會借助什么樣的已有經驗或想象力來聯系和填補時,我發現了繪本中的以下信息:
1.文本以描述性語言為主。如“暖暖的籃子、毛茸茸的鳥巢、深深的海底”這些詞匯通過描繪聯想對象從而生動的傳遞了小女孩關于睡覺的甜美想象。再如“站著、倒掛著”等詞匯,通過客觀描述動物的真實睡姿,與我們正常睡覺姿勢形成反差,從而烘托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豐富了文字內容。
2.圖畫以營造意境和美感為主。《當我想睡的時候》是一本偏向散文類的圖畫書,首先,它和故事類圖畫書一樣,圖文起著互相說明與補充的作用。比如:“我想試著站著睡,或者倒掛著睡”,文字中并未出現任何動物,但在圖畫中呈現了動物以及場景,讓文字的想象空間具體話,闡述了小女孩的想象來源。但是,在這本繪本里,每一幅畫面幾乎沒有留白,然后通過較為濃厚的水彩畫沖擊著我們的視野,溫馨又飽滿的呈現了小女孩和小動物用各種姿勢一同入睡的美好場景,展示了童心世界的純真與美好,為表達“意”的文本營造了抒情且趣味的“境”,從而使整個故事充滿和諧、美好的意境。
第三遍,從教學的角度閱讀,思考適宜的指導策略。
1.若側重孩子良好睡眠習慣養成,可將這本繪本作為孩子入睡前的故事分享給孩子,也可以作為談話活動題材進行一些聚焦睡覺的話題進行交流和討論。
2.若側重孩子語言經驗的提升,可進行散文類圖畫書教學,但在組織教學中可能要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給予兒童完整閱讀和反復傾聽的機會。與故事類圖畫書不同的是,散文類圖畫書更重視幼兒對作品的完整感受。選擇一首與散文內容和風格適宜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美的旋律和有感情的朗誦帶著孩子進入散文的意境。
結合關鍵經驗組織幼兒討論。散文形散神聚,捕捉了脈絡結構,就抓住了散文理解的重點。《當我想睡的時候》主要圍繞著睡覺進行的一系列想象,因此在帶著孩子們看了封面和繪本名字后,可以提供問題:“當小女孩想睡的時候,她希望睡在哪里?她又是怎樣睡覺的呢?”完整傾聽后請孩子回憶,補充。
引導孩子嘗試用類似“當我想睡的時候,我希望(想)睡在......”這樣的句式進行故事仿編。散文詩不同于詩歌,它的詩歌結構沒有那么嚴謹,所以孩子們可以依照文本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也可以替換和更改。并且,在仿編時關注孩子運用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力的發散,并且可以通過圖畫的方式進行記錄。
【像孩子一樣暢想天馬行空的“睡覺”——讀繪本《當我想睡的時候》有感】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健康教案《臉上的表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