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陪練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的乒乓訓練非常得單調、枯燥,總是以技能訓練為主,孩子們的訓練效果不是很好,也提不起精神,對乒乓球都沒什么興趣了。我們班的吳宇小朋友,平時就是個調皮的小男生,對乒乓球很感興趣。老是拿在手里玩。可是上了乒乓課以后,似乎又不那么感興趣了,球也不玩了,還老說累。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不好玩,老師每次教的都是那些東西,又不讓我們自己玩。我這才慢慢明白了,原來他們不是對乒乓球不感興趣,而是我們的訓練方法讓他們失去了興趣。乒乓運動本來就是一項技能性較強的活動,對于一般的動作練習孩子們總是缺乏興趣。于是我想在技能的教授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感受到打乒乓其實就是玩游戲,從而愿意主動地學習。
因此,在這些想法初步成形時,我就立即投入了實踐中,墊球是乒乓技能訓練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因此在傳授墊球這一動作時,我設計了 “小青蛙跳跳跳”的活動,首先老師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小青蛙跳荷葉的環境氛圍,用乒乓板做的荷葉,把乒乓球當作小青蛙,讓小青蛙在上面跳舞,激發幼兒對玩乒乓球的。隨后教師又帶領孩子們來到另一個場景,上面懸掛著一個個用乒乓球做成的小青蛙,場面熱鬧極了。同時將動作要領編成淺顯易懂的兒歌讓孩子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小青蛙,跳荷葉,跳上跳下真快樂。荷葉平,荷葉穩,青蛙跳跳不摔跤。”最后讓孩子們跟單個的小青蛙進行游戲,滿足了幼兒的需求。同事也讓幼兒積極參與到乒乓游戲活動中,實踐效果不錯。吳宇小朋友很快地就能接受了,還說乒乓球真好玩。其次,在幼兒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經常會將乒乓球不小心踩扁,于是我給他們玩“拯救乒乓球”的游戲,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乒乓球是幼兒乒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器械之一。但由于幼兒的協調性差,在活動中經常會被踩扁,孩子們會拿著它向老師求助,我及時捕捉到這一教育的挈機,以情景導入,引導幼兒對廢舊乒乓球再使用的思考,激發幼兒“變廢為寶”意識的形成。首先我創設情景,引導幼兒思考:這里有一些乒乓球,它們滾不遠、跳不高,可它們還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戲,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辦法幫助它?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拯救辦法。孩子們也能積極地投入到游戲中,同時也不感到訓練的辛苦與勞累了。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的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將游戲與教育融合為一體,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也能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因此,游戲是幼兒學玩乒乓球的最好形式。
【幼兒園觀察記錄案例《幼兒學玩乒乓球的最好形式》】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