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幼兒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再加工,突出其核心知識;必須經過裁剪取舍,形成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內容的最優化。所以,本次雁翔活動室開展了“如何設計活動
教案”的活動,讓我們新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以及明確活動設計的基本方法。
活動中,謝老師和我們一起研討了《克利的微笑》和《蘑菇房子》兩個語言活動。首先,謝老師讓我們先獨自閱讀兩個故事,然后說說這兩個故事想告訴幼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以及在設計活動中應把重點放在哪一個部分。通過討論,我們馬上明確了兩個活動的重點所在。隨后,我們又開始交流自己的活動
教案,大家各抒己見,遇到不同意見時還能大膽交流,并從一些活動環節的細節入手,讓活動更具層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最后,我們共同確定了兩個活動方案。
方案確定后就是實施環節了,我很榮幸地上了一節《克利的微笑》的語言活動,這是我首次接觸語言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感受到了語言活動和科學活動的很大不同之處,主要在于語言活動是為了激發幼兒的表達興趣,和促進幼兒表達能力,而不像科學或者數學活動,它只要給幼兒一個正確的科學概念,不需要幼兒有優美動聽的語句以及豐富的詞匯,也不需要幼兒反復地去說。所以我的第一次語言教學活動在時間安排上就顯得尤為的短,問題問的也僅僅是主要問題,沒有讓幼兒再去說說故事里的內容,這是我的主要不足的地方。當然,從這次的語言教學活動,也進一步觸發了我對科學活動的思考,我可以將數學、科學活動和語言活動兩者結合起來,相互滲透。
數學活動,不是平平淡淡的,它也需要教師的生動語言,因為教師的語言直接決定著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教師可以將富有情節性的故事貫穿到活動中,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簡單化,以此來提高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需要完整并附有嚴謹性,例如在大班的數學活動《小小文具店》中,教師在介紹各種文具時,所用的量詞是不同的: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本本子、一盒蠟筆……這讓幼兒對量詞有不同的感受,能夠進一步豐富幼兒對量詞的知識。同時,教師在數學操作中的指令應明確、重點突出,因為這樣幼兒能夠很容易地聽清楚教師的指令,化抽象為具體,在耳濡目染下,他們也能將教師這些語言運用延伸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它就自然成為幼兒自身表達的一種習慣和方式。當然,最重要的是任何的數學活動都不要變成教師的一問到底,要給幼兒思考、反思、質疑、表達的空間,這樣幼兒就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并且敢于大膽表達,而不再是盲目跟從。總之,幼兒園的五大活動領域是相互滲透的,他們共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大班語言活動的感悟】相關文章:
• 幼兒語言教育略談
• 小班語言能力培養之我見
• 語言教育論文:怎樣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 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合適的圖書
• 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 語言教育活動的幾種導人方式
• 多方位搭建幼兒語言發展平臺
• 幼兒語言活動中的有效提問
• 幼兒古詩教學淺探
• 在地方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 通過正確途徑,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幼兒語言教學新探》的閱讀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