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速度為中速,節拍為4/4拍,節奏平穩,節奏是
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用腳滑稽走路時的歡快的情緒,是適合中班幼兒參與
音樂活動、玩音樂游戲的好教材。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將科學、藝術有機地整合起來,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通過看、說、跳、玩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認識腳的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在探索、操作中構建知識經驗,體驗同伴間合作、交流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探索用腳的不同部位做走路動作。
2、初步學會律動《滑稽的腳先生》,能隨音樂基本掌握向圓內走、退回原位、在圓上走等隊形變化。
3、體驗和表現“腳先生”走路時的滑稽與風趣,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踮腳走、腳跟走、腳邊走、兩腳并攏跳等四幅圖。
2、座位安排成半圓形。
4、幼兒穿布鞋或球鞋等軟底鞋。
5、幼兒已有在圓上
舞蹈的基礎。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我有小手》。
2、引出“腳先生”,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你們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都很能干,你們的腳可以干什么呢?(跺腳、走路)
(2)教師:那請你們找空地方用小腳走一走。(幼兒找空地方走一走)
3、探索用腳的不同部位做走路動作。
(1)教師:你們的腳還會怎么走呢?(請個別幼兒表演)
(2)教師:剛才他是用腳的什么部位走路的?請大家聽著音樂在座位上來學一學。(鋼琴
伴奏,彈一句)
4、聽教師演唱歌曲《滑稽的腳先生》,了解腳先生走路的動作順序。
(1)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2)給圖片排序,進一步理解歌詞內容。
5、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動作。
(1)聽音樂旋律在座位上合拍地做動作。
(2)找空地方跟著老師一起走一走。
6、隨音樂進行練習基本掌握向圓心走、退回原位、在圓上走等隊形變化。
(1)看教師示范腳先生賞花的順序。
(2)隨教師的慢速演唱練習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跟著腳先生到花園里去賞花。
(3)隨音樂較準確地變化隊形,并合拍地做動作。
教師:花園里的花美極了,腳先生還沒看夠呢,我們再一起去賞花吧。
(4)教師退出:你們的腳先生能不能自己去花園里面賞花呀?
7、結束。
教師:腳先生想去別的公園看一看,我們一起走吧。
延伸活動
“印小腳”,在學會歌曲與律動的基礎上,幼兒在布上隨樂律動將滑稽腳先生的腳印印下來。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能看出孩子們在活動前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一定的關注,這就為孩子在活動的交流表現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活動也可以看出高低結構活動融合的重要性。活動中師幼互動有較好的成效,活動中我運用了較多鼓勵性的、啟發性的語言,不斷的肯定幼兒的表現,激發幼兒大膽的表達。
不足:
由于本身的音樂演唱功底不足,在整節課中演唱環節做得不好,以后還要繼續努力。
中班律動《滑稽的腳先生》說課稿
一、說教材
“腳”是幼兒身體的一部分,幼兒十分熟悉。而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班里有個別幼兒走路的姿勢存在著一些問題,多次糾正效果都不是很大。在玩體育游戲“高人和矮人”中,我看到班上許多小朋友對不同的走路姿勢很感興趣,都愿意嘗試不同的走姿。由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改變他們的錯誤走姿。 然而,光是讓幼兒體驗不同的走姿似乎單調了些,那么通過怎樣的一個途徑讓幼兒既能體驗不同的走姿又能顯得不單調呢?我把目光鎖定在藝術活動上。因為在平時的藝術活動中,我發現我班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還是挺高的,尤其是對旋律、節奏的感受能力較好。而這段時間我組織班上的小朋友學習了幾個律動,覺得他們的學習欲望還是較強的。因此,我萌發了選一段節奏感較強的旋律,編一個以“腳”走路為主的律動,讓幼兒在音樂的熏陶下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從而體驗不同的走姿,起到最終的作用,“滑稽的腳先生”由此產生了。
二、說目標
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教學活動的目標及我班幼兒在律動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初步學會律動《滑稽的腳先生》,能隨音樂基本掌握向圈內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隊形變化。它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第二個目標是探索用腳的不同部位做走路動作。這個目標主要是為幼兒創設一個探索、表現的氛圍,讓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活動中去。最后一個是情感方面的目標,主要是讓幼兒體驗和表現“腳先生”走路時的滑稽與風趣,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三個目標相互呼應,缺一不可。
三、說流程
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幼兒探索→幼兒學習→幼兒創編→活動結束
1、 激發興趣:
我讓小朋友圍坐在幼兒園的大草坪上,我和他們坐在一起,這樣無形中我和 幼兒的距離近了,同時也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較好的活動氛圍。活動一開始,我伸出自己的“腳”,引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也激發了小朋友活動的興趣,為后面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 幼兒探索:
“我們腳先生可滑稽了,它可以擺出各種姿勢走路,你們想想它都會擺怎樣 的姿勢呀?”我的一個問題引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他們紛紛邊想邊擺出各種走路的動作。在這一過程中,我對能想出不同走路姿勢的幼兒給與及時的肯定,并讓大家一起學學。這一做法帶動了不少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使那些本來坐著不動的幼兒也能動起來,共同來參與我們的活動。同時也為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工作。
3、 幼兒學習:
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引出活動的重點學習律動。在這個律動中我選用的動作 都是幼兒剛才探索所得的,是從幼兒中來,他們當然愿意學。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我分得比較細。首先我將幼兒探索的動作配上音樂完整的表演了一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也讓幼兒了解腳的動作先后,便于幼兒后面的學習。接下來就是幼兒學習律動了。在這里,我并沒有強調幼兒腳的動作一定要跟我一樣,但是我要求他們不管腳的動作怎么變,都要合著音樂節奏走。在幼兒學的過程中,我也想到了為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那些能力較強的幼兒我還鼓勵他們配上手的動作,使他們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后我采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很自然的學會了向圓內走、退回原位、在圓上走等隊形變化,為目標一的完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4、 幼兒創編:
這是本次活動的**,我創設了一個寬松的活動氛圍,鼓勵幼兒盡情的表現, 大膽的創編。讓幼兒充分體驗和表現了“腳先生”走路時的滑稽與風趣,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小朋友們興趣高漲,完全融入了音樂、創編、表現之中。
5、 活動結束:
在幼兒意猶未盡的時候,我和小朋友們一起討論了最舒服、最好看的走路姿 勢,大家也知道了用正確的姿勢走路有利于我們身體健康的成長。最后我讓幼兒帶著我們的“腳先生”,在音樂聲中用正確的姿勢走回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