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知識經濟不僅預示著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革,更預示著信息社會已經來臨。 如今,多媒體教學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多媒體教學
課件是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設計,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策略的教學程序。多媒體教學易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傳統教學是一大沖擊,它達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通俗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關鍵在于教師要設計制作出符合美學、心理學和教育學規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
課件,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課堂教學。
基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剖析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講課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起的積極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歌德說:“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可見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所在和藝術魅力,而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求知欲,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這是因為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大量視聽信息和高科技表現手段來沖擊學生的興奮點,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圖象、三維動畫,使教學內容更為生動、活潑,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在教語言課《謝謝你》一課時,我制作了一個課件,在素材庫中找到了長頸鹿、小黃狗和小黑狗的圖片,經過一翻修飾,又添加了說話聲,將皮球上樹、長頸鹿用脖子夠球這一系列動作連貫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被深深吸引住了。這個課件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教學效果十分突出。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有利于突破重點,突出難點
教師準確合理地處理教材、安排教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如何突破重點,突出難點,以達到讓學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將抽象復雜的理論形象地表現出來,如在幼兒數學活動中,數的分解組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對數的分解組成和運用,幼兒能增強對數學的感悟。但由于身心發展的限制,幼兒對數的分解組成內在意義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能以數字、動畫、聲音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增強幼兒的理解能力。如在講數字“8”的分解組成時,我制作出天空飛行的8架飛機及兩個停機坪的圖畫,請幼兒分析,將8架飛機分別停在兩個停機坪,怎樣分呢?當幼兒說出其中一個答案時,我點擊鼠標,飛機按照幼兒的分法“嗡嗡”地飛到各自的停機坪。這樣,幼兒便順利地理解并輕松地說出分解式了。由此可見,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幼兒能理解分解式所表達的意義,能輕松自如地列出分解式,并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的分解組成,為以后學習加減運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對
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由于個性和環境等因素的差異,幼兒對
音樂的感知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能唱能跳,對每一種教學形式接受極快,有極強的表現力;有的幼兒學會一首歌或一種節奏類型需要很長時間,有時甚至教師為了讓幼兒學會一個
舞蹈,需要手把手去教。這樣,一個班級的幼兒群體在音樂感受力及表現力方面會呈現向弱極運動的現象。因為在這樣的活動環境中,感受力和表現力極強的幼兒缺少對音樂表現的興奮點,而表現力差的幼兒又缺少對音樂表現的憑借物。而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一個非常有趣的音樂動態環境,就成了一個必然選擇。如多媒體課件《有趣的節奏小屋》,展示了許多有不同節奏門鈴的小屋。當蹦蹦跳跳的米老鼠帶著幼兒來到每個節奏小屋門前,色彩鮮艷、有獨特節奏門鈴的小屋一下子就把幼兒吸引住了,他們不由自主地想按對節奏門鈴,迎出里面住的小動物。當幼兒打對了小屋的節奏門鈴時,他們所熟悉的小動物便打開門出來迎接他們,那一刻,他們歡呼起來。這種教學效果絕非僅僅靠幾張節奏卡片可以比擬的。由此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動畫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能吸引幼兒有意注意,啟發其思維,另一方面又能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使幼兒群體對音樂的表現力和感受力向強極方向運動,從而整體提高幼兒對于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
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不容易把握。詩歌非常重要,但個別詩句幼兒不易理解其意義,幼兒語言創造力亟待挖掘和開拓,卻很難激發。那么,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呢?――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如詩歌教學,在幼兒語言活動中,欣賞優美的兒童詩或者朗朗的
兒歌是重要內容,通過對這些語言材料的理解、欣賞和朗誦,幼兒能培養對語言美的感情及語言表達的語感能力。但由于身心發展的限制,幼兒對詩歌內在意義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因此,也就很難在朗讀過程中通過想象形成鮮明的畫面,語感的培養受到了限制。而運用多媒體技術,烘托和渲染語言欣賞氛圍,能促使幼兒入情入境。如欣賞詩歌《小蝌蚪》時,幼兒對
兒歌中“游來游去找媽媽”中的“游來游去”體會不深,不是很理解。于是我用鼠標反復點擊畫面,“小蝌蚪”一會兒游到前一會游到后,體現出了找媽媽的焦急心態。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幼兒能淺易清晰地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能結合語言和畫面進行動感的想象,能在朗讀中察覺到情感的流動和語言韻律的美。
五、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幼兒學習的基本功。教師要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大力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能力,并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提高幼兒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通過圖像刺激幼兒的感官,引導幼兒積極思維,按照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細節或由細節到局部的順序仔細觀察事物,對事物的發展有新的認知,得到許多分析事物的方法,大腦得到進一步的開發,使幼兒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如學習兒歌《小白兔白又白》時,投影片中顯示出小白兔的顏色、眼睛的形狀、耳朵的形狀、有幾條腿、走路的樣子和吃的食物等,通過仔細觀察,幼兒可以直接看到小白兔的全身各個部位,了解小白兔的生活習慣,加深對小白兔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達到學會和理解兒歌的目的。
赫爾巴特指出:“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動。”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等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并用,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不斷提高,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 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