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建筑工地》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激發對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認識大型建筑工具,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建筑工地》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認識大型建筑工具。
2、激發對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3、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使幼兒掌握一些建筑的基本常識。
活動重難點:
了解建筑工作的內容,環境,認識大型建筑工具。
通過想象創作,將建筑工地的景象用繪畫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勤勞的人們》
2、《小朋友的書——美工》
活動過程:
一、引題談話
師: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筑工地,我們一起去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樣造房子的
二、認識建筑工地
1、 觀察有安全網、掛著紅色橫幅工地場景的圖片
提問:圖上看到了什么?安全網有什么作用?紅色橫幅告訴大家什么?
2、 觀察有各種大型建筑工具的圖片
提問:這些建筑工具的名稱叫什么?它們分別有什么本領?
3、 欣賞工人打地基、砌墻、做框架、刷墻等的圖片
三、感受建筑工人的辛苦勞動
1、 討論:你覺得建筑工人辛苦嗎?
2、 小結:建筑工人辛苦工作,建造了許多的房子,我們才有舒適的生活
延伸活動:
完成“繁忙的工地”的畫作。
活動反思:
“建筑工地”對幼兒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實際接觸過這些事物,而老師對于這一內容也沒有一個專業具體的了解,因此只能從一個大致的環境和幾種較普遍的建筑工具入手,豐富幼兒知識面
第二課時的繪畫,考慮到幼兒想象、自由臨摹的局限性,因此我作了范畫的示范,講解了幾個注意要點,從幼兒的繪畫表現看,主要有幾項不足:
1、布局的合理性:畫面中應是建筑物和吊車兩個事物,但大多幼兒沒有考慮第二因素,而將第一個事物畫中間且過大,使得畫面不夠協調
2、事物的整體構造:這也取決于幼兒繪畫的實際能力,有的幼兒還未達到對物體形的塑造能力
小百科: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并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幼兒園中班教案《建筑工地》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要做一名誠實的好孩子》
• 幼兒園大班教案《學雷鋒》
• 幼兒園小班教案《舒適的家》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我有玩具大家玩》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安全教育我知道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把玩具送回家》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會長大》含反思
• 托班社會:《小椅子哭了》
•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社會教案《人人遵守班級公約》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我帶小狗去春游》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社會教案《分享的快樂》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寶寶和小鞋》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