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案《我不挖耳朵》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集體討論,掌握一些保護耳朵的方法,知道耳朵可以聽見聲音,知道耳朵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安全《我不挖耳朵》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耳朵可以聽見聲音,知道耳朵的重要性。
2、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集體討論,掌握一些保護耳朵的方法。
3、形成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耳朵謎語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來猜個謎語,看看小朋友聰明不聰明。
師:左一片,右一片,到老不見面。
二、引導幼兒創編故事。
1、師:你的耳朵長在哪里呀?
2、師:請小朋友摸摸自己的耳朵,再看看旁邊小朋友的耳朵,說一說:耳朵是什么樣子的?
3、師:誰來說說,耳朵有什么用?沒有耳朵會怎么樣呢?
三、討論保護耳朵的方法。
1、師:耳朵可以聽見聲音,耳朵很重要,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耳朵呢?
(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交流已有的經驗。)
2、教師小結:不能往耳朵里放東西,不能隨意地挖耳朵,輕輕地和別人說話,不要對著耳朵喊叫,聽到很響的聲音時,要張大嘴巴或快快地走開,有水進入耳朵,用棉球吸干,耳朵不舒服要及時去醫院。
四、游戲:請你猜猜我是誰。
1、師:我們來玩一個游戲,看看你的耳朵靈不靈!
2、介紹游戲玩法:請一幼兒彎腰趴在教師腿上,蒙上眼睛,再請一個幼兒走到他身后輕輕拍他,同時說:“請你猜猜我是誰?”說完立即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請趴在腿上的幼兒站起來猜一猜,拍他的人是誰?幼兒猜出后,再換幼兒繼續玩猜人游戲。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在積極地參與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從活動效果來看,教學難度適宜,教學準備充分,視頻資料、課件的運用有效幫助幼兒對耳朵功能的認識,引導幼兒不斷探索耳朵的秘密。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小百科: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我不挖耳朵》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遠離窨井和裝飾燈》
• 幼兒園小班教案《防溺水》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保護自己》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幼兒安全教案《“防溺水、防汛、防雷”安全教育》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家人不見了,怎么辦?》含反思
• 中班上學期安全教案《臺風來了》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防火》含反思
• 安全活動《在路上》
• 大班安全教案《這些東西能吃嗎》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育活動教案《小桌椅的對話》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玩火》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安全活動教案《煤氣開關不亂動》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