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清潔好幫手》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會安全使用一些簡單的清潔工具,感受清潔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搜集相關清潔工具的信息,了解各種家庭常用清潔工具的名稱和用途,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清潔好幫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搜集相關清潔工具的信息,了解各種家庭常用清潔工具的名稱和用途。
2.學會安全使用一些簡單的清潔工具,感受清潔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3.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尋找各種清潔工具,并用調查統計表進行記錄。
2.教學掛圖1副,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交流自己的“清潔工具調查統計表”,了解各種清潔工具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
引導幼兒用相互提問、解答方式,交流介紹自己的調查統計表。要求講解的幼兒說出清潔工具的名稱和用途,如,平時怎么使用的,它們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
2.引出“班級勞動日”,引導幼兒討論,制定小組勞動計劃。
教師將幼兒分組,幫助其明確各組的勞動場地、內容,幼兒共同制定小組勞動計劃。
3.請各組按分工選擇合適的清潔工具進行勞動,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提示幼兒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注意保持周圍環境的衛生,如不要把水濺到地板上等。
4.組織幼兒分享交流勞動成果及使用清潔工具的經驗。
(1)教師與幼兒參觀清掃干凈的班級環境,感受勞動后的喜悅。
(2)請各組派代表講述使用清潔工具的竅門。
5.出示教學掛圖,了解更多、更新的清潔工具以及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反思
這是我實施的一課多研教學研討活動,這一稿為集體研討后形成的比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學實施后,研討中分別指出:
1.目標過散,整節活動難度提升不夠;
2.幼兒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強,大多只是在擺弄工具;
3.環節之間缺少上下串聯的脈絡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結合幼兒興趣點,將重點放在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
組織教學實施后證明,經過前三稿的設計、教學組織、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標清晰,環節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活動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一直在操作過程中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1.取材方便,材料簡約。本節活動選用的材料為幼兒建構區的螺絲玩具,損壞的圖書,彩筆,印章等,在幼兒的生活中隨手可得。
2.活動設計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有相關經驗,才容易引起活動興趣。經常看到成人使用鉗子、螺絲刀等工具,但成人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反對孩子操作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動中,卻鼓勵孩子們大膽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了使用鉗子、螺絲刀后取得成功的快樂。
3.整節活動始終貫穿著孩子發現問題、猜測解決方法、驗證解決難題這條主線,孩子們始終在探索的氛圍中,在自主活動中習得相關知識。
小百科:清潔,1、清白;潔凈無塵。2、清廉;廉潔。3、清除。4、清楚;明白。5、猶清爽。
【大班科學教案《清潔好幫手》含反思】相關文章:
• 大班科學教案:舉世無雙的建筑師
• 幼兒園大班教案《各種各樣的橋》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螞蟻的生日會》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月亮姐姐》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柳樹》含反思
• 小班科學優秀教案《找找好朋友》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彩色的世界》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用的刷子》含反思
• 小班科學:《石頭碰碰樂》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風》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東西不見了》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