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重點
幼兒能夠組裝成機械手,通過實驗知道機械手各部位的作用,調整螺絲的松緊。
相關延伸
1. 探索延伸內容:在機械手上套上橡皮筋和安裝一個短桿,想想哪個能使機械手自動伸縮?
①套橡皮筋√
②安裝一個木桿
2.在區域中投放多組機械手,引導幼兒進行組合,讓機械手伸的更遠。
3.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與機械手原理相同的地方,如:伸縮門、衣架等。
注意事項
提醒幼兒將螺桿和螺母放好,避免丟失。
|
活動目標
1.對運用不同的工具感興趣,加深對不同工具的理解。
2.知道工具機械手的作用,會自己組裝機械手。
3.觀察發現短桿、中桿、長桿之間的重疊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知道如何使用螺絲和螺母。
2.材料準備:短桿、中桿、長桿、十字螺桿、螺母。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設置情景,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在桌上提前放置一個物品,距離為幼兒伸手夠不到,機械手可以夠到的位置。
師:想要取到桌上的東西,又不能移動位置,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說出原因。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并感受機械手的作用:
師:你們的辦法都很好,老師這里有一樣工具,你們看看是什么?(出示提前組裝好的機械手)你們覺著這樣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夠到桌子上的東西嗎?應該怎樣用?
請個別幼兒嘗試使用機械手,如有幼兒發現使用方法,教師可進行小結;如幼兒未發現機械手的使用方法,教師可做演示伸縮機械手取回桌上物品。
師:這個工具是怎樣取回原本夠不到的東西的?
小結:原來這個工具可以變長就能夠到伸手夠不到的東西,再縮短就把東西取回來了,就像把我們的手伸長了一樣,這個工具的就叫機械手。
2.幼兒猜想記錄:
師:請你打開書看一看,書上都畫了機械手的什么部位?你覺得機械手能伸縮是什么部位在發揮作用?將你的猜想記錄到猜想符號中。
3.幼兒認識材料:
師:看一看,我們今天都用到什么材料?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有幾個?短桿上面有什么?中桿和長桿上面有孔嗎?有幾個?
4.幼兒進行組裝:
幼兒嘗試自己組裝機械手。
教師重點指導組裝時木桿上下的位置。如發現對幼兒難度較大可引導幼兒先將兩個相同的木桿連接,再組合整體。
5.幼兒進行游戲:
幼兒嘗試使用機械手取物品。
師:你是怎樣用機械手取東西的?為什么機械手可以來回伸縮?
教師引導幼兒對比機械手。
師:為什么有的機械手不能伸縮呢?為什么有的機械手夾不住東西?機械手的什么部位應該擰緊?什么部位不能擰緊?
師:機械手可以伸縮是哪個部位在發揮作用?
6.幼兒驗證記錄:
師:通過實驗,你發現機械手能伸縮是什么部位在發揮作用呢?將你的實驗發現記錄到驗證符號中。
7.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的機械手有什么本領?怎樣讓機械手能夾緊東西?
三.活動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工具——機械手。我們知道了機械手可以自由伸縮幫助我們夠到原本夠不到的東西,我們再想想辦法怎樣可以讓機械手自動伸縮呢?
活動評價
幼兒可以說出機械手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