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意圖 |
中班幼兒已有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4—5歲孩子能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指南》中指出:“收拾物品時,根據情況,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分類整理。”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學習按照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分類和標記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讓幼兒習得基礎的數學分類思維。因此,我設計了本次中班數學活動《大熊的儲藏室》。 |
||
目標 |
1. 在看看、說說、操作中感受分類的作用,引發對生活中分類運用的關注。 2. 嘗試根據食物的外部特征,學習按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
||
重點 |
學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分類整理 |
||
難點 |
嘗試結合物體顏色、大小等兩個維度進行分類 |
||
準備 |
PPT課件、操作紙人手一份。 |
||
教學環節 |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
1. 大熊買了哪些食物? 2. 大熊想把這些食物裝進儲藏室,可是儲藏室裝不下,它想整理一下,誰能幫幫它呢? 3. 教師小結 |
創設大熊購物的情境,啟發幼兒思考如何整理食物,為后續活動進行鋪墊。 |
|
二、探索分類,操作交流 |
(一)初次探索,將食物進行分類 1.呈現問題:儲藏室堆不下了“大熊決定整理一下,可是要怎么整理呢?”(幼兒先討論再講述) 2.交代操作要求:根據食物顏色分一分。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梳理小結:按照顏色分一分。 (二)再次探索,將食物進行分類 1.啟發思考:還有什么好辦法給食物分一分,理一理? 2.個別幼兒操作:根據食物大小分一分。 3.梳理小結:按照大小分類。 (三)三次探索,嘗試二次分類的方法 1.呈現問題: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2.介紹方法:先按顏色分一分,再按大小分一次,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這樣即能把這些食物全放進儲藏室,還能讓你看得清楚,拿得方便。 3.幼兒再次操作:按種類分的基礎上再按大小分一次,擺放清楚整齊。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5.個別幼兒呈現操作紙答案,并評價。 |
根據食物的顏色、形狀、種類初步了解食物的不同。
通過顏色+大小的二次分類方法進行整理歸納。
幼兒操作,及時評價。 |
|
三、鏈接生活,拓展延伸 |
1.大熊的儲藏室都需要整理,我們的教室呢?語言區里的圖書、益智區里的玩具是怎么整理? 2.小結:把教室里的圖書、玩具分一分、理一理,做上標記,這樣就會非常整潔! |
結合幼兒生活,鏈接區域中的材料,進行整理,提高分類整理的能力 |
【中班數學課件《大熊的儲藏室》有教案】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數學課件《去郊游》有教案
下一篇:大班數學課件《看電影》有教案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