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聯系故事內容進行思考,能比較清楚、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驗“根據蛇的特點開展想象“的快樂,感知人與動物之間美好互動的情感。
重難點:
1.理解故事內容,有興趣的表達 學說句子“我把克里克塔變成了……和我一起玩……”
2.感知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活動準備:繪本PPT,軟管,軟鉛絲。幼兒每人一本繪本(局部)
事先了解幼兒是不是已經看過這本圖畫書。
活動過程:
一.奇怪的包裹
1.老師帶來一本書,(PPT一)題目是什么?克里克塔是什么?
預設一:塔(一座塔的名字)
預設二:人的名字(那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聽著故事找答案---
2.教師講述(PPT2、3):從前,在法國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位波特太太,她有個兒子在遙遠的巴西研究爬行動物。
提問:波特太太和誰住在一起?
兒子?兒子在那里?有兒子肯定會有爸爸,也就是波特先生,畫面上有波特先生嗎?
(引導幼兒關注畫面中的細節)這個相框里的誰?
波特先生去世了,波特太太一個人生活她很寂寞。
教師繼續講述(PPT4):有一天,快遞員送來了一個奇怪的包裹。
提問:這個包裹那里奇怪?(區別圓形和環形)
環形的包裹里面可能是什么呢?
3.出示揭曉答案(PPT5),到底是什么呢?
方式一:你們都怎么啦?學得很像。為什么會這樣?
方式二:看到蛇,你們波特太太怎么了?(引導觀察她的神態動作)
4.討論“蛇”,有關蛇你知道哪些知識?
教師總結:蛇是爬行動物,有的有毒,有的沒毒,這條蛇有毒嗎?
二.蛇的名字叫克里克塔
1.師生共同閱讀繪本(PPT7),了解克里克塔名字的由來。
波特太太也擔心這條蛇有毒,于是去動物園查看,發現它是一種無毒的大蛇,叫做波爾.肯斯特里克塔。波特太太便叫它“克里克塔”。叫什么?
2. 原來故事的主角是一條蛇,那么你猜接下來會是的一個恐怖的?還是溫馨的?還是有趣的故事呢?
三.幸福的克里克塔
1.幼兒自主翻閱自制繪本
教師:拿出椅套里的小書,仔細的看,發生了什么故事。
2幼兒自由講述閱讀發現。
3.教師引導梳理
教師:來說說波特太太和克里克塔之間發生的故事吧!
——在波特太太的照顧下,克里克塔的生活和一般的蛇可不一樣,它像孩子一樣喝牛奶、有床睡、有衣服穿,長的健健康康
——波特太太這么精心照顧克里克塔,那么克里克塔又是怎樣對待波特太太的呢?
——波特太太和克里克塔就像媽媽和孩子一樣,波特太太愛著克里克塔,克里克塔愛著波特太太。
4.集體PPT閱讀,教師講述書本上的文字
四.有趣的克里克塔
波特太太一刻也不愿意和克里克塔分開,可是她還要上班呢?猜猜她是干什么工作的。
1.教師引讀
(1)數學課:在課堂上,克里克塔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出示蛇身變出的數字)
——變化數字9
——學說句式“我把克里克塔變成了數字9,和我一起學數學”
(2)體育課:看看克里克塔又變成了什么。
——集體觀看圖片,自由講述:和孩子們玩的時候,克里克塔變成了什么?它為什么可以變成這些東西呢?
2.拓展想象
(1)如果你跟克里克塔玩,會怎么樣玩?(教師示范一種變法:蝴蝶結。學說:我把克里克塔變成了蝴蝶結,和我一起玩游戲)
(2)出示幼兒操作材料:大蛇(軟管)和小蛇(軟鉛線),講解要求(請個別幼兒示范)
(3)孩子們自由用軟管邊玩邊說。
(4)教師:你把克里克塔變成了什么?
五.延伸活動
故事的前半部分講了一個溫馨的故事,后半部分會是怎么樣的呢,克里克塔還會變成什么呢?請小朋友自主閱讀實體書。
【大班繪本活動《克里克塔》】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繪本閱讀《水果跑啊跑》
下一篇:大班繪本教案:蛤蟆爺爺的秘訣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