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游戲的規則與規則游戲
很多人都認為,幼兒早期的游戲只是“玩耍游戲”,無所謂“規則性”而“規則游戲”也只是幼兒游戲發展到一定年齡階段才出現的。固然,我們不能違背與否認“規則游戲是幼兒在學前中期才開始出現的”這一客觀規律,但我們同樣也不能否認“規則是游戲本質的特征”(維果茨基語),游戲具有規則性。兒童游戲的規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隱的游戲規則
“內隱的游戲規則”表現為“游戲內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是在游戲過程中得以體現的。一方面,游戲總表現為“不同于日常的生活的‘虛擬性”’(維果茨基語),游戲的“情境性”。另一方面,游戲在時間和空間上又總表現為高度的“秩序感”。胡伊育加說,“它創造秩序,它就是秩序”,“游戲對秩序的要求是絕對的、最高的。對秩序的最微小的偏離都會‘破壞游戲’,都會剝奪它的特性并使之失去價值”。游戲的秩序維系和實現著游戲的情境性,使游戲不同于日常的生活,使日常的生活規則在這里失效,而創造著自己內在的、隱性的秩序和規則,實現游戲的審美追求和創造沖動。因為,“游戲有成為某種要成為美的傾向。這種審美的因素很可能就等同于那種創造有秩序的形式的沖動,它把生氣灌注給游戲的各個方面”。對于規則和秩序,胡伊青加認為,“一旦規則(游戲規則)遭到破壞,整個游戲世界便會塌陷”,而“違犯規則或忽視規則的游戲者便是一個‘違規破壞者”’,“在高度嚴肅的世界中,欺騙者與虛偽者也比破壞者的日子好過”。所以,在游戲活動中是不允許破壞游戲情境和游戲秩序的,游戲具有規則性。沒有游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就不會有游戲的順利進行。它們是游戲者必須而且能夠遵循的,是游戲之前、之中、之后,游戲者之間達成的共識和默契。游戲的內隱規則是所有的游戲所具有的,包括幼兒的“玩耍游戲”,又特別體現在“想象游戲和裝扮游戲”中。
2.外顯的游戲規則
外顯的游戲規則是指為了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游戲開始前由游戲指導者或游戲者向“所有游戲人”宣布的,是人人可以眼見和直接認知的。它們有的是人們在創制游戲時規定的,也有的是在游戲的過程中人們根據游戲的情況逐步總結出來的。例如,在幼兒“捉迷藏”的游戲中,就不允許捉者“偷看”小朋友是“藏在哪”,而必須被蒙上眼睛或呆在哪一個“指定的地方”。這就是外顯的游戲規則在發生作用。
3.世界的規則是游戲的規則
“世界的規則”是指客觀事物及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規律,它制約著一切事物,包括游戲的開展。有時它是為我們所知的,有時不為我們所知,卻又時刻在發生作用。特別對于幼兒,更是女D此。它們對客觀世界和自身的發生、發展、活動規律的認識處于“蒙昧和無知”的狀態,但“世界的規則”并不因此而停止發生作用或產生改變。正因為如此,幼兒的游戲活動為幼兒認識自身及自身之外的客觀世界的規則提供了窗口和途徑,實現著幼兒“認識世界規律”由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化。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認識“人際關系發展的規則”,才能體驗角色的豐富性;在“戶外觀察游戲”中,認識到“自然界的規律”,才能在“探究、認知、遵守這種規律”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4.規則游戲中的游戲規則
“規則是游戲本質的特征”。在兒童的游戲中,如果沒有兒童的規則行為,就沒有游戲可言。因此,廣義地來說,一切真正的游戲都是規則游戲。狹義地來說,以突出游戲的規則性,旨在培養兒童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的專門的游戲活動,我們稱為“規則游戲”。規則游戲中的“游戲規則”也是外顯的,但它又不同于外顯的規則,它們大多數是由教育者(主要是教師或家長)根據兒童發展的某種需要設計而成的(如為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規則游戲),更多地體現在競賽性游戲中。
總之,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幼兒的生活”。不管是游戲的規則還是規則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著其自身的價值和特殊意義。
二、游戲規則、規則游戲與幼兒的發展
1.與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研究表明,規則游戲對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規則的意義、學會合作與公平地競爭,具有獨特的價值與功能。”
、“去中心化”的發展。學前期的兒童總是喜歡以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為中心來思考問題,不能轉換視角來看待周圍的事物,思維帶有強烈的主觀主義色彩,表現為強烈的“自我中心化”。在游戲中,游戲的規則是從大家的角度、從眾人的利益出發而制定的,排除了個人化傾向;而且對游戲規則的遵守將打破幼兒思維的自我化定勢,使幼兒學會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同其他幼兒和睦相處,促進幼兒的“去中心化”,提高幼兒自身的社會化發展水平。
、诶斫“社會規則”的意義。新井(1989)認為,兒童對社會約定俗成和一般規則的理解和認知分為三個階段,理解社會規則及其重要性是發展的第三階段。我們經常觀察到:在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比較關注角色行為的“規則性”。在這個階段,幼兒開始感知生活中各種人的社會活動,并在大腦中抽象、概括各種人活動的規則,以此來“規范”游戲中角色的活動。如通過教師角色游戲,幼兒認識到游戲“幼兒園”中的“老師”是不能打“小朋友”的;通過士兵角色扮演的游戲,幼兒認識到“士兵”應拿“手槍”而不是“剪刀”,等等。在這些游戲中,一旦某個幼兒在游戲中的活動違犯了這些“規則”,就會受到游戲同伴的糾正和指責。通過這些游戲,幼兒開始認識人們的活動與其環境、條件之間的關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種職業社會成員的“工作職責”和“職業道德規范”,開始理解游戲規則“隱喻”,并試圖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
③學會合作與競爭,創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往往會因“對角色及其行為規范的理解不同”而產生分歧,幼兒處理他們之間的糾紛和分歧的行為,便是幼兒學會協調、適應、合作的過程。
另外,合作游戲、競賽性游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最好的游戲方式。在合作游戲中,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協商、同步發展,在集體游戲中快樂地游戲;在競賽游戲中,比賽獲勝是全體成員的事情,需要很好地合作。即使是競賽游戲,獲勝不是唯一的目標,和睦相處、共享游戲的體驗、共同發展才是游戲的根本追求。
2.與幼兒道德發展和價值觀的初步形成
規則是對人們行為的規范,是協調人們之間關系和行為沖突的社會性標準。對于規則本身的遵守,是道德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游戲形成“禮貌、遵紀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規范及相應的行為價值觀。所以,強調游戲規則的遵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道德意識,發展幼兒的道德行為。
同時,規則是社會意識的反映,一定的游戲規則總是反映一定的價值取向,滲透著某一特定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整個的生命歷程至關重要,特別是幼兒期,它是人生發展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所學習的東西、生活經歷直接影響著一個人未來的生活質量和發展的趨向。幼兒游戲中科學的規則折射著一定的科學價值觀,引導著幼兒的積極發展。所以,游戲指導者可以透過游戲的規則,對幼兒進行精心指導,培養幼兒初步的科學的價值觀。
3.與幼兒意志的發展
幼兒意志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行為的自覺性、堅持性、自制力的發展。幼兒游戲的規則和規則的游戲有利于幼兒意志的發展。
自律性、自制力差,這是幼兒意志發展的特點之一。而遵守規則表明一個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能夠認識自己行為的合理性,認識自身行為對于社會成員的影響、對于自己成長的影響,幼兒通過對游戲規則的遵守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行為的不穩定性、隨意性,發展自身行為方面的自覺性和自制力。
行為堅持性弱,這是幼兒意志發展的另一個特點。如何加強幼兒行為的堅持性呢?實驗研究證明,單單用命令的方式讓孩子站立半小時或一小時,是非常痛苦而又難以實現的事情。但是,如果改用“以游戲的方式來處理”,則比較容易和輕松。如,我們在游戲中,規定扮演“士兵”角色的幼兒必須遵守游戲的規則,站立半個小時。為了游戲,幼兒是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游戲規則的,而且,也能很好地實現。游戲中,一旦幼兒進入了游戲的情境,他就忘記了自己日常的身份,而沉浸于游戲情境中,體悟“游戲性體驗”。盡管有時,他會感覺有堅持的困難,但是,游戲的扭力會支持他克服困難,和大家沉浸于游戲中,分享快樂、渡過難關。幼兒在不知不覺的遵守游戲規則的過程中,其行為的堅持性獲得發展,意志獲得發展。
三、游戲指導與兒童的發展
1.對游戲的規則和規則游戲的科學認識
要充分發揮游戲規則和規則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首先,必須在觀念和意識層次上對其有科學的認識。
游戲的規則是游戲的本質特征。游戲規則是幼兒順利進行游戲活動,實現游戲性體驗的前提,必須嚴格遵守。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戲的規則,才能開展游戲,實現幼兒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發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戲中,沉浸于游戲的情境和游戲的秩序中,才能夠對游戲有觸及心靈深處的感知、感覺,才能有心靈的“震顫”。在遵守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游戲規則中,實現游戲的審美追求,創造游戲自身的美,展示游戲自身的健力。
要正確認識規則游戲的發展和教育價值。規則游戲不只是教學的“工具、手段”,也不只是教學的“空白地帶”和“候補隊員”,它有著自身的除力和價值。規則游戲是幼兒發展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才會出現的,反映幼兒的發展水平。在指導幼兒規則游戲時,一方面,必須依據幼兒的發展水平來選擇游戲的類型;另一方面,應注重恰當地開發、提倡、應用“規則游戲”,以促進幼兒的發展。規則游戲中的規則,是游戲者或制定游戲的人經過深思熟慮而制定的,是為了游戲順利進行、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達到預期的游戲效果而制定的。所以,它需要智慧德要知識、需要計劃德要經驗、需要統觀全局。游戲創制者和游戲者都必須是各方面發展到一定水平的人。當然,這些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并不意味著幼兒就完全不可能。幼兒是發展中的個體,是蘊涵著發展的現實性和可能性的個體,在各種發展的可能性中,隱含著“游戲”的可能性,在成人的指導下,幼兒的“可能發展水平”能夠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指向“未來發展水平”。也就是說,幼兒可以在成人的指導下,開展可能的“規則游戲”,實現超前發展。
2.制定科學、合理的游戲規則理解“規則”的意義之后,重要的是游戲規則的制定和規則游戲的開發。游戲的規則制定和規則游戲的開發不能由成人來包辦,而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讓幼兒獲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覺,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由幼兒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戲規則和規則游戲才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超越,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生活、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3.把握幼兒游戲的本質和幼兒游戲的特點
在指導規則游戲,發揮幼兒游戲規則的作用時,我們必須首先把握其如下基本“功能”:①游戲的體驗功能。“幼兒在游戲中產生游戲性體驗,這是‘游戲’的靈魂。”這種體驗包括自由感體驗、支配感和勝任感的體驗、興趣感體驗,同時伴隨著愉快、自愿、自由自主,其中“游戲所帶來的對自由的體驗超過一切其他目的,正由于有這種自由感,所以兒童感到快樂、滿足、充滿成就。”②游戲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主要是強調教師在游戲中的指導作用。畢竟,幼兒只是幼兒,任何行為都難以脫離成人的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的一切游戲活動都由教師來決定,而是說,在幼兒的游戲規則制定和執行中,支持幼兒自主地、有創造性地制定游戲的規則,自愿地遵守游戲規則。③游戲的發展功能。發展性是幼兒游戲的宗旨。如果游戲只是“好玩”,就必然是“喪志”,高興、快樂只是在游戲中伴隨游戲產生的,不是游戲本身所具有。高質量的游戲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發展的過程。
4.正確處理游戲的規則、規則游戲與幼兒創造性發展的關系
人們認為,一談規則就會沒有創造性,事實上,在游戲中,兒童對規則的認識是兒童創造性發揮的前提;它在某種程度上為幼兒創造性的發揮提供契機。一方面,幼兒可以通過對游戲規則的認識,在某種情況下變通游戲的規則,擁有意外的收獲和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規則促人創造和規定的,規則的不同,決定了游戲的“玩法”,決定了游戲的多樣性,游戲多樣性的形成時期便是幼兒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契機。
另外,游戲的隱性規則意味著要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于游戲當中,為游戲的秩序、情境所吸引,在一種高度忘我的狀態中發展自己,游戲自己,而這種忘我的境界是產生創造的最佳狀態,在忘我中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起來,建構新的世界。
因此,不是規則限制了創造性,而是我們缺乏發現的眼光、把握的能力。所以,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取決于對“規則的認識”,對“教育、發展、創造契機的把握”。
【對幼兒游戲規則的探討】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地位
下一篇: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及其指導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