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幼教論文 > 社會論文

透視孩子的“攀比”消費

社會論文    日期:2016-12-21    作者:幼兒園姑娘
【www.888bfw.com - 幼兒園社會論文】

  上海市閔行區佳佳幼兒園  湯健

  案例故事:

  快到圣誕節了,孩子們聊天時都會回憶起以前過圣誕節的情形,還會聯想起今年的圣誕節會爸爸媽媽會帶去哪兒玩。雖說圣誕節是外國人的新年,但是離我們新年——元旦這個節日很近,快到圣誕節的時候,人們也為過新年做準備了。“圣誕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大家的期待。過節總是開心的,我們的孩子也喜歡上了圣誕節。當然,商家也十分看好這個節日,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宣傳、推銷舉措。

  早上,文文小朋友帶著“麥當勞”的“魔法棒”玩具興高采烈地來到幼兒園,吸引住了一大群孩子。“這是動畫片里的‘魔法棒’,過圣誕節可以點禮物的!”。“這是麥當勞里的玩具!過圣誕節才有的!”“肯得基也有圣誕節禮物!我明天也去吃!”的確,這根魔法棒很吸引人,孩子們了解這方面的信息比我們還多。第二天,果然有很多孩子也帶來了相同的魔法棒,或者是肯得基的圣誕玩具。可見,那些孩子也想擁有這樣的玩具,這就是孩子身上的攀比現象。而孩子的家長也只是一味的順從,滿足了孩子的要求。

  既然孩子們喜歡“魔法棒”,那么,何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個呢?于是,我請小朋友們一起商量怎樣做魔法棒。大家為做好這個魔法棒可動足了腦筋,一起找來了五顏六色的手工紙、亮晶晶的粘貼紙、固體膠、透明膠……開始動工了,很多孩子在動手制作時發現了很多問題:這根棒棒怎么做、五角心怎么做、怎樣讓紙卷起來的棒硬硬的、在棒上裝飾點什么就更像魔法棒等等。“我們在棒棒里塞點小棒積木吧”、“我們把兩支記號筆用膠布連起來,再包上手工紙吧”、“我們把圣誕樹上亮閃閃的東西貼在魔法棒上吧”,這些都是孩子的好注意,在大家的合作下,在我的幫助下,一根根的魔法棒做成了,孩子們都高興地揮舞起手中的魔法棒來。雖然沒有麥當勞里的漂亮,但是,從孩子們的神情上我發現,他們在自己動手做魔法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不一樣的快樂。

  感悟:

  其實,班中孩子身上的“攀比”消費現象很普遍,男孩子看到別的朋友有遙控車、有天線寶寶、有奧特曼等等,小女孩看到別人有漂亮的娃娃、衣服,連一個小小的發夾,他們都會攀比,別人有的自己沒有的、自己喜歡的就吵著、鬧著要爸爸媽媽買,甚至還會要求買比別人更好的東西。家長如果忽略了孩子“攀比”心理的膨脹,寵愛孩子、滿足孩子,任其發展,那么,攀比消費所產生的不良后果將深深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孩子的身心就無健康發展可言。

  策略:

  攀比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狀態。攀比心理的形成與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方式、消費習慣都有關系都有密切的聯系。作為孩子的老師,作為孩子可以信賴的人,當我覺察到孩子的攀比消費的心理之后,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孩子盲目攀比的現象。

  一、改變家長的消費觀

  消費觀反映著人的健康心理和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高檔化,社會與家庭消費的時尚影響著孩子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兒童的消費價值觀尚未形成,對不良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缺乏辨別能力,因此,需要從改變家長觀念做起。在家長論壇活動中,我一一舉例孩子身上的攀比消費的現象,又舉出小學生、中學生的品牌消費現象。這些攀比心理若得到父母錯誤的支持,會使孩子的消費欲望不斷膨脹,虛榮心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和家長共同分析了孩子這種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形成原因,共同商量改變這一現象的策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家長們也感覺到了高消費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應提倡適度消費,對于幼兒的攀比消費的要求不能有求必應。在選擇玩具時要考慮玩具的教育價值和發展價值,為孩子選擇購買衣服時要考慮衣服的實用價值,為孩子購買吃的東西時則要考慮營養價值等等。

  二、轉移攀比的支點。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說明孩子的內心有競爭的傾向或意識,想達到別人同樣的水平或超越別人。我們就要抓住孩子這種上進心理,改變孩子攀比吃穿、消費的傾向,引導孩子在好習慣、好行為、動手能力、為班級做好事、幫助別人等方面進行攀比。比如:當我了解到茜茜小朋友用自己的舊娃娃攀比鄰居小朋友的芭比娃娃,也要媽媽買時,我就和她一起用紙巾給娃娃做了一條“紗裙”,又用漂亮的布料給娃娃設計了好幾套可以拆換的衣服,茜茜剪衣服樣板,媽媽再把衣服縫好。就這樣茜茜再也沒有提起要買芭比娃娃了。茜茜媽媽說:還是老師有辦法!

  三、擴展游戲的材料

  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在孩子的消費愿望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現在,市場上幼兒價位頗高的游戲材料、消費廣告良莠不齊,不斷地刺激孩子的購買愿望,驅使孩子產生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我們僅僅有這方面的認識和憂慮是不夠的,應該以自身的渲染力引導孩子理解、感受并不是高價位的活動材料才是最好的,一些不起眼的廢舊的材料同樣變成好玩、好用的東西。因此我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自然材料、廢舊材料,投放、運用到了孩子的活動中。如用食品袋、包裝盒開“娃娃超市”的游戲;用各種廢舊紙盒制作汽車、小動物住的房子;又如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廢舊布料做沙包、布棒;用可樂瓶做保齡球、酸奶瓶裝上橡皮筋做“拉力器”等等。我們的孩子參與收集、參與制作、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感受到了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游戲材料會玩得更開心,才是最有價值的。

  孩子是好模仿的。他們的消費價值觀來自于成人的消費行為和習慣以及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轉變孩子攀比消費的心理,我覺得我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透視孩子的“攀比”消費】相關文章:

• 如何讓幼兒理解謙讓

• 壁畫與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

• 幼兒自信心培養的有效方法

• 淺談幼兒情感的培養

• 關注兒童塑造未來

• 體驗冬天活動:美麗的冬天,我愛你

• 讓幼兒當“調解員”

• 培養幼兒友好合作行為的途徑

• 從“分蘋果”現象談幼兒分享與謙讓品質的培養

• 淺析影響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內部因素

• 淺談幼兒責任心的培養

•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