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大膽地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面粉的特征及面粉變面團的過程。
2.初步學會和面,了解水量的多少和面團干、稀的關系。
活動準備
1.面粉、水、盤子、勺子、水杯、塑料小刀、電磁爐、鍋。
2.太干、太稀、水分適中的面團各一團。
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面粉的特征
1.今天我們要一起制作好吃的面川條,那么面川條要如何制作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原來面川條是由面粉做成的。)
2.出示面粉,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
師:這是什么呀?我們一起來看看、摸摸,猜猜這是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吹一吹,觀察面粉的變化
4.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知,并共同小結:面粉是白白的,粉狀的,很輕,摸上去滑滑的,細細的等。
二、感知面團的特征
1.提問:想一想,怎樣使面粉變成面川條?”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團(太干、太稀、水分適中的面團各一團),感受面團的特征。
提問:你覺得哪一種面團適合做面川條?
小結:太干或者太稀的面團不適合,只有軟硬合適又不粘手的面團才適合進行面川條的制作。
3.出示記錄表并鼓勵幼兒猜測:100克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團呢?
三、嘗試和面,探索合適的水量
1.提出操作要求:
(1)兩名幼兒一起合作,一人用小勺加水,一人和面
(2)負責加水的幼兒要數清楚加了幾勺水,并記錄下來
(3)和好的面團要既能成團,又不粘手
(4)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潔。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交流,展示幼兒的面團,并介紹用的水量
4.通過比較幼兒的面團和記錄表,進行小結:加的水越多,揉成的面團越稀
5.提問:如果面團太干或者太稀了怎么辦?
6.共同稱量干稀合適的面團所用的水量,發現面粉和水的比例是在2:1左右,揉成的面團干稀較為合適。
四、大膽用面團制作面川條
1.提問:想一想,怎樣將面團變成面川條?
2.觀察流程圖并交流
3.提出操作要求:
(1)將太干或者太稀的面團進行調整,加入水或者粉,揉成面團。
(2)兩名幼兒一同合作將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形,然后壓扁,用塑料小刀切成面川
(3)在使用小刀時注意安全。
4.將制作好的面川條入鍋烹煮。
五、一起享用美味的面川條
【大班食育活動:《好吃的面川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游戲教案《你追我趕》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優秀游戲教案《1、2、3木頭人》含反思
• 中班科學實踐活動:圓白菜的秘密
• 幼兒園大班游戲教案詳案及教學反思《沙子玩起來》
•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及反思5篇
• 大班節奏活動教案:蛋炒飯
• 幼兒園大班游戲教案《好玩的陀螺》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優秀游戲教案《憋死牛》含反思
• 讓孩子的深度學習自然發生——對大班科學活動《探秘銀杏葉》闡迷
• 《寶爸大擂臺》線上家園方案
• 中班《秋葉飄飄》主題前審議
• 幼兒園大班傳統游戲教案詳案及教學反思《跳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