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離不開環境影響,一所好的幼兒園,必須具備優良的環境。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一定要依托本地資源,充分挖掘本地資源,構建具有鄉土特色的幼兒活動場所。
鐵嶺縣蔡牛鎮中心幼兒園是一所經鐵嶺縣百樹幼教集團批準成立的全日制公辦農村幼兒園。幼兒園位于蔡牛鄉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積4848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戶外活動場地面積1800平方米,綠化面積約為2300平方米,是一所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花香四季,童趣盎然的田園式幼兒園。目前,我園共設大、中、小班4個,幼兒總數150人。為了更好地創設適合幼兒成長、教育的教學活動環境,我們依托鄉土資源,致力于本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我園的教學活動充滿了鄉土氣息,打造出了自己的辦園特色。
一、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結合本園實際,打造田園式幼兒園
1.利用本地特產――“王千青石”,創辦主題活動區,了解農村生活變遷。
“王千青石”是我鎮特產,也是我鎮的一項支柱產業,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遠銷到日本、韓國等地。為了讓孩子們早些了解家鄉特產,了解農村生活的歷史,我們利用“王千青石”這一本地特產,在園內創辦了“生活坊”、“童樂園”和“寶寶家”三大主題活動區。例如在“生活坊”里我們設置了由“王千青石”打磨的形態各異的石磨、造型獨特的石桌、錘布石等農村生活用具。根據這里的主題,我們為孩子們準備了大豆、谷子等。在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體驗用石磨磨豆腐、磨粗糧等農事活動。石桌上面擺放著古老的紡車、藥捻子,還有錘布石、棒錘……孩子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紡線、捻中藥、漿被、錘布等活動。孩子們通過傳統的游戲了解生活,了解家鄉,了解歷史,從而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增強服務的意識,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通過游戲還可以學習簡單的生活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
2.利用園區綠化帶,創建生物活動區,感受真實的田園生活。
我園綠化面積超過總面積的40%。為了達到園中每一處景觀都會說話的效果,我們將園內綠化與兒童活動區創建融為一體,分別建設了“桃李園”、種植區和養殖區三個主題綠化活動帶。桃李園內栽種了適合本地氣候的櫻桃樹、山楂樹、桃樹等果樹。春天老師和孩子們給果樹澆水、鋤草,觀察果樹的生長過程;夏天孩子們在樹蔭下游戲;秋天體驗采摘的樂趣,品味收獲的果實。種植區和養殖區里孩子們種下了蘿卜、白菜等蔬菜,飼養了鴿子、小兔、小雞、金魚等小動物。通過生物活動區的各種活動,孩子們了解了生物生長生活的習性,了解了自然界的奧秘,也培養了幼兒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天人合一的意境。
3.利用農村自然材料,建造園區柵欄,突顯淳樸田園風格。
我園各活動區的劃分,用農村最常見的柵欄(俗稱“杖子”)實現。而制作柵欄的基本材料就是農村隨處可見的玉米桿。孩子和老師互動合作用扒了皮的玉米桿,共同“夾杖子”。孩子給老師扶桿,老師來插桿、培土;孩子遞給老師稻草或玉米皮,老師來?架,這幅場景非常感人。同時邊勞動邊提醒幼兒怎樣才能使“杖子”又安全又美觀呢----“杖子”上面插蛋殼,再在上面做畫,通過這樣互動合作活動,充分培養了幼兒的參與性、互動性及操作性。
4.收集各種木質材料,建設“創意木工坊”,打造孩子心中的田園夢。
為了給孩子一個夢想的空間,充分發揮孩子的藝術想象力,我們創建了“創意木工坊”。木工坊里收集了農村隨處可見的樹枝、樹皮、樹根、刨花等材料,孩子和老師一起用這些材料制作各種作品。在這里孩子們把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對未來的憧憬,大膽表達出來。
二、推進內涵建設,凸顯室內環境創設的田園氣息
1.室內區域創設注重營造田園氣息,投放材料安全、環保。
根據活動室空間及幼兒年齡特點,每個班級設置5種活動區,投放可供幼兒操作的不少于10種的自然材料,半成品以及可再次利用的廢物。例如:中班的建構區,師幼共同收集了易拉罐、飲料瓶、奶粉罐、鞋盒、大紙盒等、藥盒、牙膏盒、木塊、海綿塊、舊象棋子等材料,利用廢舊物品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設計自己的建筑,拼搭建出自己理想的建筑樣式,孩子們既開動了腦筋,又發展了動手操作的能力;“農家院”的設計也是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及原材料,打造出過去農村的特色,讓幼兒了解過去的農村,包括住、用、玩,與現在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過去古樸的民風。孩子們看了了解過去,大人看了能回憶過去。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在“農家院”里進行游戲活動,比如利用稻草、紙盒搭成了小草房,用稻草搓成繩粘成小桌子、小凳子,還編了小雞窩…..通過幼兒游戲活動,比如抓嘎拉哈、彈杏核、搓包米等進行今昔對比,培育幼兒熱愛生活,創造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2.根據主題活動,創設更新主題墻。
主題墻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幼兒獲得與主題活動相關的知識經驗,擴展視野。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季節特征、教學目標及區域活動主題來布置活動室,主題墻飾、吊飾多用幼兒作品,注重安全性、藝術性,同時注重幼兒的參與性。
例如中班七月主題活動是“蛋寶寶”。根據這一主題,師幼共同完成了一些主題墻作品。我們選用了很多材料和廢舊物品,如各種蛋殼、飲料瓶蓋、稻草、雪糕棍、各種紙張、各種彩筆等,制成了一些有趣的作品,如:三個和尚、老翁、企鵝、熊貓、小兔子、蛋殼臉譜,幼兒在蛋殼上作畫、貼畫,這些作品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
3.自然角中體驗生物的多樣性。各班都設有自然角,放養小金魚、小烏龜等小動物,栽植各種花草、蔬菜。幼兒輪流照顧動植物,觀賞動植物的生活、生長情況;大、中班的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動植物生長狀態。這樣的室內自然角讓孩子體驗到了不同環境下生物生長的狀態,了解了更多的生物秘密。
4.幼兒作品及自由墻飾展示,讓孩子充滿自信。農村幼兒的家庭教育存在更多空白點,孩子的自信心稍顯不足。我們及時收集幼兒作品,各班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幼兒作品收集袋,展示孩子的作品,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由墻飾區,讓孩子自由創作,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逐步提高孩子的繪畫和審美能力,同時讓孩子更加自信。
總之,幼兒園的整體環境創設要依托本地資源,有效利用本地資源擴展幼兒園教育資源,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主題教育活動服務。
(作者單位:遼寧省鐵嶺縣蔡牛鎮中心幼兒園)
【依托本地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相關文章:
• 以《綱要》理念嘗試創設幼兒園環境
• 創設幼兒園環境課程,搞好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