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不浪費糧食》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珍惜糧食,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不浪費糧食》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珍惜糧食。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教學PPT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談話導入的教師提問:你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2、認真看《愛惜糧食》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珍惜糧食嗎?
3、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4、教師提問:為了節約糧食,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熟悉兒歌,鞏固幼兒經驗《愛惜糧食》
香噴噴的米飯哪里來?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來。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來?
金燦燦的稻谷脫出來。
金燦燦的稻谷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稻谷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活動反思: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并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了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復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小百科: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又稱為“谷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幼兒園中班教案《不浪費糧食》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愛的甜甜話》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紅色在說話》含反思
• 小班下學期社會教案《小烏龜曬太陽》含反思
• 幼兒園托班社會教案:整齊的衣櫥
• 大班繪本教案《我做哥哥了》
•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評價《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含反思
• 大班社會教案《家鄉特色的土罐茶》含反思
• 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漫長一夜》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廢品再利用》含反思
• 大班社會活動:《做游戲守規則》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符號
•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社會教案《中秋快樂》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