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學期科學教案《捉迷藏的昆蟲》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了解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下學期科學《捉迷藏的昆蟲》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搜集關于昆蟲自我保護本領的圖書。
2.各種昆蟲的頭飾,課件,木枝蟲、花螳螂、枯葉蝶的動畫視頻。
2.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課件,尋找昆蟲
1. 通過春游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感知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昆蟲們也出來玩了。通過課件的呈現,引導幼兒觀察述說看到的小昆蟲們,并模仿各種小昆蟲,利用已有經驗相互講述這些小昆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不易發現的昆蟲
孩子們,還有幾只小昆蟲可調皮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通過課件的呈現讓幼兒發現枯葉蝶、花螳螂、竹節蟲等昆蟲,并引導幼兒觀察描述這幾只昆蟲的特征。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為什么我們不容易發現它們?它們又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呢?
2.講述科學小故事《捉迷藏的昆蟲》
3.引導幼兒知道它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并知道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保護色。
三、師幼交流,認識幾種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昆蟲
四、拓展幼兒的思維,并讓幼兒相互交流幾種常見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五、通過游戲:“昆蟲狂歡舞會”,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保護色的理解
活動反思:
本活動目標我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動物保護本領的好奇心,我在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在活動中我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但由于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沒有完全融入到活動中。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科學教案《捉迷藏的昆蟲》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教案《動物的睡姿》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陀螺轉轉轉》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防暑辦法多》
• 幼兒園小班科學實驗教案《夾心冰塊》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筆帽潛水艇》含反思
• 中班科學教案《會跳舞的陀螺》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彈力球》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泡泡從哪里來》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光和影子》
• 幼兒園小班教案《傳聲筒》含反思
• 大班科學教案《認知各種干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