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罐罐》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制作響罐,知道不同的物品(粗沙、細沙、石子)裝在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科學《會唱歌的罐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物品(粗沙、細沙、石子)裝在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2.學習制作響罐。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沙子、小石子、小樹葉若干,并分類盛放。
2.廢舊罐子(易拉罐)若干。
3.制作好的罐子三個(分別裝有樹葉、沙子、小石子)。
活動過程
1.提供沙子、小石子、小樹葉等材料,鼓勵幼兒自由的玩一玩。
(1)用手抓一抓、捏一捏、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2)鼓勵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易拉罐分別裝上不同的材料,搖一搖、晃一晃,聽聽有什么不同?
2.組織幼兒游戲:猜一猜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1)出示教師制作好的罐子,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不打開的話,用什么辦法能猜出里面是什么?(搖一搖,聽聲音就能猜出罐子里裝的什么東西。)
(2)教師現場投放幼兒所猜測的材料,引導幼兒對比聽。如教師在一個空罐子里裝上小石子,晃一晃,聽一聽,小石子是咣啷咣啷的聲音。
3.幫助幼兒制作響罐。
(1)引導幼兒制作一個“會唱歌的罐罐”。
(2)請幼兒相互猜一猜:好朋友制作的會唱歌的罐子里裝的是什么?進一步感知不同的物品裝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活動延伸
將制作好的罐子投放到表演區,玩打擊樂——罐子交響曲。
活動反思:
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其認知規律,活動目標簡潔明了,活動準備充分,活動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選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游戲性;內容的整合性;過程的自主性。整個活動環環緊扣,層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小百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小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罐罐》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教案《糖不見了》含反思
• 小班上學期科學教案《變了變了》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球》
• 幼兒園大班教案《感謝牛奶》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豆寶寶找家》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有趣的蝸牛》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什么化在水里》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認識合歡樹》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圓形滾的快》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子》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科學實驗教案《眼睛變魔術》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