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案《認識手》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豐富詞匯:大拇指、小指、中指、手掌、手心、手背、手指甲、粗細、長短、一雙手,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健康《認識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本班幼兒普遍是農村孩子,爸爸媽媽不在家,交給爺爺奶奶照管,爺爺奶奶又溺愛孩子,造成孩子養成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生活習慣也不好,孩子的手很臟,指甲長了也不剪。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
2、豐富幼兒的詞匯:大拇指、小指、中指、手掌、手心、手背、手指甲、粗細、長短、一雙手。
3、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
4、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手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手的功能。
活動準備
水彩筆、每人一張白紙、指偶圖案每人兩個、一段《我有一雙小小手》音樂
活動過程
一、用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引出課題。
1、教師引導幼兒做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最后讓幼兒把一雙手藏在身后。
2、教師:咦!你們把什么藏在身后啦?哦,原來是你們的小手,伸出來看看,我們每位小朋友有幾只手?(兩只手)對了,兩只手還可以怎樣說?(一雙手)對了,兩只手又稱為“一雙手”.
二、觀察手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一起數一數,一只手上有幾個手指?(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數)
2、讓幼兒把手指并攏,比一比,5個手指頭是不是一樣長,找出5個手指的不同點。
教師:我們看看每只手的5個手指是不是一樣長?(不是)哪一個手指最長?他在 5個手指中的哪個位置?(在中間的手指最長)對了,因為他最長又在5個手指中間,所以叫它“中指”。那么5個手指中最小最細最短的手指在什么位置?它教什么名字?(因它最小最細最短在5個手指的最后一個,所以叫它“小拇指”,又可叫它“幺指”)那么哪 個手指長得最粗最短呢?它叫什么名字?(因它最粗最短,很有力,所以叫它“大拇指”)
3、引導幼兒再觀察,每只手指頭都長著什么?(手指甲)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很堅硬)什么顏色?(白色透明)手指上是不是都有手指甲?(教師讓幼兒觀察自自己的小手,同時告訴幼兒指甲長要交到的原因。)
教師小結:帶上指偶圖案,教師和幼兒做手偶游戲,《聰明的手指》誰會表演。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又稱為“一雙手”。每只手上都有5個手指,這最粗又有力,并在五指的前頭的是大拇指(指偶圖案是大哥),這個最長又在5個手指的中間,它叫“中指”(中指和食指做小白兔蹦蹦跳);在5個手指中最后又小又短的叫“小拇指”,又可叫“幺指”(指偶圖案是小妹妹,還可以和同伴做拉拉勾)。這5個手指都長著堅硬透明的“手指甲”。手指甲長長了就要剪掉,不然臟東西、細菌就會藏在里面,我們就很容易生病。
4、 引導幼兒再觀察手,知道手掌、手心、手背各指什么?
老師:每只手上除了5個手指以外,還有什么?(手心、手背)老師叫幼兒將水彩筆放在手心和手背,水彩筆在手心這面穩,而手背沒那么穩,在這里叫幼兒仔細觀察,手背上手指上有什么?(指甲)手心、手背合起來叫手掌。(每天都要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方法在語言課《小手洗得真干凈》中學過了。)
三、認識手的功能用途
老師放一段《我有一雙小小手》的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老師:我們都有一雙小小手,你的小小手能做什么?(讓幼兒自由討論)
老師小結:我們的小手本領可大了,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我們以后要自己做(寫字、繪畫、折紙、系鞋帶、扣紐扣、洗臉、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認識手》含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