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揚區首屆園長論壇園長匯報材料:明月幼兒園
創區域活動特色 促幼兒身心發展
明月幼兒園 丁丹
明月幼兒園創辦于1913年,具有近百年的辦園歷史,是江蘇省首批省示范園之一。一九九年我們從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研究開始,逐漸形成了以“區域活動”為標志的特色教育。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創設豐富的區域環境,進行區域化園本課程的開發。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主動、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有利條件獲得自身發展,思維積極、大膽創新,喜歡探究,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園的區域活動特色受到了省、市幼教同行的贊譽。省教育廳、省教科所領導先后到我園視察。2003年、2006年我園的區域活動先后在市、省幼教學術年會中對全市、全省開放,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吸引大批省、市幼教同行參觀學習。
一、明確培養目標,確立“幼兒園區域活動”教育特色。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具有實踐能力并且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人發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提供或創造一種豐富、適宜的環境,促使幼兒整體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來。內容和形式都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水平、興趣、特點和需要選擇活動,實現活動學習的多種價值。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的活動。科學合理而有效的區域活動,給教師提供了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和極具針對性地引導、幫助幼兒的機會,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增加了幼兒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的可能性,使教育在每個人身上的得到最大的成功。因此,我們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引導下,著眼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激發幼兒個性化發展,確立以“健康快樂、好奇探究、自主創新、明理向上、勇敢自信,”為培養目標。我們以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為載體,通過對游戲的研究與探索,確立以“幼兒園區域活動”為教育特色。積極創設開放、寬松、自主的區域環境,努力研究合作、探索、創新的區域化課程模式。
二、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情感、認知、品德等教育融于區域活動中。
1、以“愛”為核心,德育寓于有趣的區域活動中。
我園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大走廊,孩子們每天進出教室、散步都要經過這個走廊,我們就以“愛”為核心,結合各年級的特點,創設幼兒道德教育的區域環境。小班幼兒關注的是自己周圍的人、事、物,我們便創設“愛我的家、愛動物、愛同伴、愛自然”四個區域。中班幼兒視野較為開闊,我們創設“揚城小天使”區域,讓幼兒區域活動中了解揚州的風景名勝和特產,樹立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大班幼兒對家鄉感情已經從物到人,有了對文化了解的渴望。我們創設了“知揚州、看揚州、說揚州”區域,在區域中孩子們了解有關揚州的文化,知道揚州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此外,我們還將文明禮貌教育穿插其中,中班大走廊的天花板上是藍藍的星空,我們將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禮貌用語和說明圖片布置上去,讓孩子們再散布時也能接受教育。
2、與教育教學結合,創設學習型區域。
我園的區域活動分為以培養幼兒情感為主的“情節性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認知能力為主的“操作性區域活動”和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實地性區域活動”。 小班幼兒喜歡模仿成人的一些行為,而在科學探索方面,由于受能力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小班的區域活動以培養幼兒情感為主,多設立一些情節性的區域活動。我們在小班開設“娃娃家”、“醫院”、“托兒所”等區域,穿插少量的認知區域活動,如“圖形寶寶”、“好玩的玩具”等。中班的幼兒對于情節性游戲仍然保持較高的興趣,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興趣。因此中班保留一些情節性區域活動,增加一些操作性區域活動,如在“社區服務站”、“星星小郵局”等情節性活動基礎上,增加了“音樂王國”、五彩的泡泡“等區域。大班的幼兒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對于情節性游戲仍十分感興趣,大班以操作性區域活動和實地性區域活動為主,如“陀螺”、“我和影子做游戲”、“各種各樣的紙”為主題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由于找對了幼兒興趣點,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
3、開發區域化園本課程,開創教學新模式。
在我園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我園于2003年成功申報了江蘇省十·五規劃課題“幼兒園區域化課程模式的實踐研究”,開始了我園園本課程的研究。經過三年的研究,課題已通過中期鑒定。可以用兩個突破和兩個創新來概括研究成果。
兩個突破:一是突破常規的教學方式、二是突破傳統的一日活動模式。幼兒根據實際需要與興趣自主選擇區域學習,教師給幼兒提供適時地幫助與指導,突破傳統的集體教學的模式,將區域活動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采用區域學習與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的教育行為,幼兒學習的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幼兒自主學習的理念得到真正的體現。我們還允許教師根據幼兒實際活動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實行班級彈性管理。
兩個創新:一是備課模式創新、二是評價模式創新。我們要求教師必須在充分觀察幼兒的前提下確定教學層級目標;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預設幼兒活動情況;預備多種應對策略以增強活動中教師指導針對性。在教學中教師改變傳統的鑒定式評價,采取分時段評價,多角色參與評價的評價方法,以更好地適應用區域化教學的需要教師。今年4月在江蘇省幼教年會開放的區域活動“各種各樣的紙”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吸引大批幼教同行到我園參觀學習。
四、依托社區資源,拓展區域活動渠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我園將特色教育向社會延伸,各年級教師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設計豐富的主題活動,和家長、社會一起利用身邊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多途徑開展幼兒品德教育。向日葵年級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開展主題活動“學革命先烈,煉堅強意志”主題活動,通過遠足活動初步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萌發幼兒愛國主義思想。星星年級在“重陽節”到來之際,開展“和爺爺奶奶共度重陽”主題活動,教育幼兒尊敬老人,從小養成尊老愛幼的良好道德品質。寶貝年級和明月分園的幼兒在揚州喜獲聯合國人居獎之時,開展“揚州人居美”主題活動,樹立幼兒“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意識,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安娜女士在分園幼兒進行社區宣傳活動時熱烈擁抱我園幼兒。我園的社區主題活動還有“明月跳蚤市場”、“走近古運河”、“我和小樹共成長”、“大橋情系你、我、他”等。這些社區大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及時把握社會動態,抓住教育契機,調動社區、家庭的力量,開創社會、家、園合力教育的新局面。
五、創新教學模式,促教師專業成長。
在區域教學中,教師們發現以往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根本不能適用于區域教學,從《指導綱要》到各種業務類書籍老師們僅找到一些理論參考,而真正的實際操作模式和經驗只能靠老師們自己摸索。我們從教師在區域化課程模式的定位開始,確立了教師是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指導者。研究中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模式。首先,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診別出有價值的興趣點。然后圍繞興趣點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明確目標、設計方案。接著為幼兒創設區域,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發展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指導方案。最后教師必須對活動進行反思,找出其中的優缺點。其過程是觀察→制定方案→創設區域→觀察→調整方案→反思。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們主動開展工作、主動進行反思、主動尋求發展;創新環境創設、創新教學方法、創新主題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九五以來我園有4名教師評為市、區級名師,兩名教師分獲省第一、第三屆教學活動評比一等獎,在市區舉辦的各項活動中我園的教師都以優異的成績排在榜首。
六、今后區域活動特色發展新思路。
1、 將區域活動向0—3歲延伸,形成一套完整的活動模式。
人們常說3歲定80,也就是說3歲前幼兒的情感、性格、思維方式等就已經基本成型。我們應提早進行干預,為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形成一套完整的兒童區域活動模式。
2、 將區域活動向家庭、社區延伸。
意大利瑞吉歐教學模式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家庭社區的支持,因此,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優化發展必須取得社區與家庭的支持。我們可以將區域向家庭延伸,讓小朋友在家中創設小小游戲環境,作為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補充;讓社區支持區域活動,成為區域活動的實踐場地。
3、 繼續進行區域化園本課程模式的研究,完善課程評價模式。
在區域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初步建立幼兒分層評價的方式,但這只能作為評價體系的一個方面,對教師教學的評估尚未形成體系。為確保區域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方向,應逐步完善體系,建立從不同出發的評估標準。
【維揚區首屆園長論壇園長匯報材料:明月幼兒園】相關文章:
上一篇:【精華】學校安全工作計劃匯總6篇
下一篇: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范文3篇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