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基本把握樂曲AB的二段體結構,嘗試用動作、圖譜匹配的方法感受、表達音樂;
2、享受游戲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精神準備:熟悉幼兒,了解幼兒基本情況;
2、物質準備:電腦、課件、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主題:
1、教師引出話題:在池塘里生活這一群小螃蟹,聽一聽他們在干什么?及時幼兒共同傾聽樂曲第一遍。
①幼兒和老師共同欣賞課件一遍。
②幼兒和教師交流欣賞后的感覺。
2、教師幼兒共同傾聽樂曲二遍。
①教師幼兒交流:小朋友覺得小螃蟹們在干什么呢?
②教師幼兒交流聽了樂曲之后的感受。
二、動作匹配--感受樂曲
1、教師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視聽結合,分段欣賞樂曲。
2、感受A段:教師播放樂曲的A段。
①教師提問:小螃蟹們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A段,幼兒用動作表達小螃蟹的跳舞,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小螃蟹的動作。
3、感受B段:教師播放樂曲的B段。
①教師提問:現在小螃蟹們在干什么呢?
②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B段,教師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點引導幼兒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導幼兒數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導幼兒配合著吹泡泡的動作,心里數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讓幼兒聽樂句進行表達B段樂句。
4、完整感受AB段樂曲:教師幼兒完整地合著音樂,用動作進行表達樂曲。
三、游戲匹配--表達樂曲
1、教師撤回節奏圖譜,利用游戲提升幼兒對樂曲的理解與表達。
①教師提問:螃蟹媽媽來數一數,小螃蟹都回來了嗎?教師交待游戲規則:螃蟹媽媽帶小螃蟹做一個圓圈游戲,媽媽點到的小螃蟹跟著媽媽……媽媽和小螃蟹再見,小螃蟹就回家。教師在A段第一個樂句按著節拍一一點數幼兒圍成圓圈,第二個樂曲圍成圓圈;在B段以大圓圈和小圓圈收放的方式,表達B段的樂句,并在每一個樂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動作表達每一個樂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導幼兒重點感受B段的最后一個節拍。
②教師帶著幼兒合著節拍,做圓圈游戲2遍。
2、互動游戲
①教師語言引導:請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師)一起做圓圈游戲,教師AB音樂結構循環三次結束。
【小班音樂欣賞:螃蟹波爾卡】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音樂活動《會跳舞的影子》
下一篇:大班歌唱教案《紅山果》音樂教案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