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
多功能神奇木箱是一個綜合類的玩教具,有十個操作面,每一面都有不同的玩法和功能。根據本班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和興趣, 與他們共同設計、制作、起名,展現孩子們主動學習的過程。
【案例背景】
最近發現大三班掀起了一股驚喜娃娃的風潮,時常看到女孩子們拿著驚喜盒子在一起歡歡樂樂地玩耍,她們互相給娃娃換衣服,換裝扮,似乎怎么也玩不厭的樣子。驚喜娃娃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呢,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探頭探腦加入了她們的小群體,裝作若無其事地詢問“這個娃娃很好玩嗎?”女孩子們看到我的主動加入,紛紛發揮出話癆屬性,爭先恐后地向我介紹起來:
“老師你看我的娃娃可愛嗎?我買這個的時候都看不到里面的娃娃是什么樣的,我覺得這樣太有趣了,我每次打開盒子的時候都特別期待!”
“我也是,我最喜歡打開驚喜盒子的時候了!”
“而且我們還可以好多小朋友圍在一起玩,給娃娃裝扮,可好玩了!”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聲音一起涌進耳道里,有些許聒噪,但卻突然讓我靈光一閃,是不是我們的玩教具也可以借鑒驚喜娃娃的成功,做成一個可以打開的盒子,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呢,但要怎么做才能既好玩又有教育價值呢?
【實踐舉措】
思考一晚上,腦海里有了千千萬萬的決定,但又挑選不出個所以然。想到《幼兒園工作規程( 試行) 》指出,“游戲材料應強調多功能和可變性。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鼓勵幼兒制作玩具,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和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保持愉快的情緒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于是在第二天,我召集班里的孩子們開了一場創意大會,在提出了我的想法后,請孩子們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想要一個怎樣的玩具。經過激烈的討論,孩子們很快達成了幾點共識:玩具要大,可以大家一起玩;玩法要多,可以大家換著玩;另外,女孩子們要求要有給娃娃換裝功能,男孩子們要求要有下棋的功能。就這樣,我們初步形成了設想:一個可以打開的,可以有多種玩法的盒狀玩教具。
接下來就是付諸實踐。首先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是:用什么來做這個玩教具的主體?紙箱太過脆弱容易壞,瓦楞紙過于厚不好打開,塑料不銹鋼等又缺少材料和技術。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一位孩子感嘆起來:要是能像開門關門一樣簡單就好了。一開始我也沒太在意,正巧過了會幼兒園里的木工師傅進來安裝一個毛巾架,讓我有了一個主意:可以用木板來做這么一個箱子,用釘子釘起來,堅固耐用,還可以像門一樣做,可以將每個面打開關攏。于是我主動地請木工師傅來商量這個盒子的做法,最終確定了這個玩教具的主體部分:將6塊三夾板拼搭成一個立方體箱子,中間部分由木條做支撐,箱子四周的面可以從上而下打開,這樣下來外圍4個,內圍4個,外加上面1個,共有9個可操作的面。考慮到空間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們結合幼兒園的早期閱讀特色,決定利用木箱的中間部分增加1個操作面,做一個故事劇場,滿足大班幼兒看圖編故事的發展需要。
根據孩子們先前的意愿,將木箱的其中兩個操作面內容分別規劃為:《打扮自己吧》滿足女孩子給娃娃換衣服、編頭發的興趣;《五子棋》滿足男孩子對棋類游戲的興趣。另外7個操作面從五大領域出發,鏈接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根據本班孩子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提供適宜的、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材料。
最終確定各操作面內容及制作方法:
1.《打扮自己吧》
裝扮游戲,幼兒可以給娃娃換衣服、扎辮子。由紙盤、毛線、紙張制作而成,將紙盤做成女孩的臉部,幼兒畫上臉部表情,毛線做成頭發,用訂書釘固定在紙盤上,和幼兒一起用白紙做成女孩的身體和衣服,分別粘上魔術貼的毛面和勾面,將KT板裁成寬1CM條狀,粘貼在塑封紙兩側做成一個材料袋,用于存放衣服。
2.《五子棋》
棋類游戲,以誰先連成五子為勝,鍛煉幼兒思維能力。將白色即時貼用油漆筆畫出五子棋棋譜,貼到灰色即時貼上方,畫上標記點。
3.《滾滾樂》
觀察珠子的滾動路線,比較不同珠子滾落的速度。由KT板、塑封紙、珠子制作而成,將KT板裁成寬1CM條狀,長短不一的長方形,用雙面膠和膠槍粘貼到即時貼表面,做成軌道,將一整張塑封紙將軌道條從外部包住,避免珠子在滾動中脫落。
4.《繪畫小黑板》
嘗試粉筆畫。由黑板貼、粉筆制作而成,將黑板貼貼在灰色即時貼上,粉筆和抹布放入材料盒備用。
5.《文字的演變》
認識一些常見的漢字的演變過程,感受漢字的悠久歷史。由紙張、塑封紙、KT板制作而成,將幼兒常見文字對應的圖片、甲骨文、漢字打印出來做成字卡,將KT板裁成寬1CM條狀,粘貼在塑封紙兩側做成一個材料袋,用于存放字卡。
6.《瘋狂算術題》
根據幼兒能力的不能,可操作十以內的加減法,或者兩位數的加減法。由魔術貼、加減法小圓片制作而成,將表面即時貼部分平均分成64個相同大小的格子,粘上魔術貼勾面,取加減法小圓片粘上毛面,貼在下方格子部分備用。
7.《有趣的撲克牌》
給10以內的數字進行排序、比較。由魔術貼、撲克牌、塑封紙、KT板制作而成,將表面即時貼分成“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比一比”以及“取卡處”四個板塊。前三個板塊分別粘上魔術貼勾面,第四個板塊將KT板裁成寬1CM條狀,粘貼在塑封紙兩側做成一個材料袋,用于存放撲克牌。撲克牌的反面均粘上魔術貼毛面進行備用。
8.《圖形連連看》
用彩色皮筋進行各種圖形的組合。的由工字釘、彩色皮筋制作而成,將工字釘的釘子部分用老虎鉗剪成與木板同等厚度,將表面即時貼分成81個相同大小的格子,在每個格子的四個頂點上敲入工字釘,彩繩放入瓶子中備用。
9.《生肖時鐘》
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以及時鐘的整點和半點。由一大一小兩張圓形卡紙、十二生肖形象、塑封紙、KT板、工字釘制作而成,將兩張圓形卡紙疊在一起,小的卡紙上畫上刻度做成時鐘,用工字釘固定時針和分針,大的卡紙邊緣部分貼上十二生肖,將KT板裁成寬1CM條狀,粘貼在塑封紙兩側做成一個材料袋,用于存放時間卡片。
10.《故事小劇場》
看圖編故事。由PC管、紙張、雙面膠制作而成,將兩根PC管固定在木架中部,幼兒自制故事幕布狀繞在兩根PC管上,用雙面膠粘緊。
在制作的過程中,考慮到玩具是幼兒的“課本”,應充分發揮玩教具的發展價值與教學潛能。幼兒動手做玩具的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想像和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做玩具的結果可以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體驗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于是我們一起對玩教具的制作過程進行規劃和分類,劃分出幼兒可以參與制作的部分。如:《故事小劇場》中的圖畫全部由米朵小朋友進行繪畫;《打扮自己吧》中娃娃的臉蛋交給孩子繪畫,娃娃的頭發請孩子用毛線整理而成,娃娃的衣服部分也由孩子自己設計繪畫,并進行上色塑封放入材料袋子;《滾滾樂》中珠子滾動的線路由幾位孩子共同設計擺放;基于幼兒木工坊操作經驗,《圖形連連看》中的工字釘也全部由幼兒敲上去。
在制作完成后,孩子們紛紛表示這個玩教具很厲害,他們想要為它取個名字,有說“多功能玩具箱”、有說“神奇的木箱”、有說“大七班的百寶盒”……最終經過孩子們投票,一個響亮的名字誕生了“厲害了,我的神奇木箱”!
【成效與反思】
幼兒參與自制玩教具的活動,從過程到結果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制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時的苦惱,解決問題后的滿足,合作后的喜悅,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在后續操作這個玩教具時也發現了一些的問題:孩子們對這個玩具的興趣非常高,他們在第一次探索中就想要把所有的材料都玩一次,有時還沒有玩好一個操作面就要去操作其他面的材料了,導致游戲活動中有點混亂。對此我進行了反思,借鑒上海個別化學習方式,后期可以給我們的神奇木箱增添一本記錄本,以通關的方式設計各種游戲攻略,讓他們帶著任務去玩,真正玩到實處,玩有所得。
【案例點評】
隨著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進一步推進,讓“幼兒主動學習”的理念的深入人心,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從案例中可以看到,幼兒從最初的純粹的玩具使用者開始變成玩具的制作者, 出現師幼協同制作玩教具的活動。這給我們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重視玩教具制作過程中的幼兒參與, 把玩教具的制作過程轉變為在教師支持下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過程, 讓幼兒“做中玩, 玩中學”。
【厲害了 我們的神奇木箱】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游戲案例《雙炮車》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