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級
|
幼兒園中班
|
課 題
|
氣球反沖力真有趣
|
|
教學目標
|
1.幼兒初步感知有趣的氣球反沖力的科學現象。
2.幼兒積極實驗探索,體驗氣球噴氣方向和前進方向是相反的,體驗實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
|
教學重點難點
以及措施
|
重點:體驗氣球噴氣方向和前進方向是相反的
難點:運用氣球的反沖力推動笑著前進或者后退
|
|
學習者分析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難理解。但是幼兒期的科學啟蒙教育不以知識為目的,旨在做中學、玩中會,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積累物理經驗,感知反作用力的科學現象為主,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本活動通過簡單的多次的操作實驗,讓幼兒感知氣球的反作用力,實驗層層遞進,解決問題前讓幼兒猜測、討論,驗證,最后自制“氣球動力車”這種方法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思維,還培養了幼兒的思考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
|
|
教學環境及相關資源
|
氣球若干、吸管、線、氣球船、氣球玩具汽車、氣球玩具火箭、厚雙面膠、夾子、課件(操作規范示范視頻+觀察記錄表+噴氣式飛機飛機和火箭升空視頻)等。
|
|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活動設計
|
活動目標
|
媒體功能應用及分析
|
|
一、激發興趣,引起觀察思考
|
1. 教師做“氣球動力船實驗”幼兒猜測放開船尾的氣球口,船會怎么行駛?
小結:放開船尾的氣球口,船會怎么行駛?
|
1.教師做“氣球動力船實驗”幼兒猜測球氣動力船放開氣球口,在水中會發生什么現象?
|
以質疑的方式,帶著問題觀察氣球動力船的行駛方向。復習舊經驗:船會行駛,引發新經驗:船的行駛與氣球放氣有關。
|
|
|
二、幼兒積極實驗探索,體驗氣球噴氣方向和氣球前進方向是相反的。
|
1.探索:讓氣球變大
2.探索:讓氣球飛起來
小結:氣球里的氣體沖出來,讓氣球飛起來, 3.教師示范操作“飛奔的氣球”。
(1)幼兒實驗“飛奔的氣球”。小結:氣球里的氣向后噴出,推動氣球向前飛。
|
1.探索:讓氣球變大
幼兒選一個喜歡的顏色,讓氣球變大,你怎么讓氣球變大的?"(吹氣)
2.探索:氣球飛起來了
再次吹飽氣球,扎緊氣口,再一起喊1.2.3放!請仔細觀察,氣球飛起來了,討論"是什么讓氣球飛起來的"?
小結:氣球里的氣體沖出來,讓氣球飛起來,朝哪個方向跑的?
3.教師示范操作“飛奔的氣球”,提問:“如果老師現在把手放了,你們猜,會怎么樣?”幼兒猜想……
幼兒實驗“飛奔的氣球”。4個好朋友一組,兩個人把繩子拉直,一個捏住氣球嘴,提問:“氣球里的氣會朝哪邊噴呢,氣球會朝哪邊飛呢?”幼兒猜想……幼兒一個拿掉夾子,幼兒實驗中感知反沖力。小結:氣球里的氣向后噴出,推動氣球向前飛。
|
感知體驗氣球噴氣方向和前進方向是相反的。
體驗實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
教師出示課件1,“飛迸的氣球的”小實驗操作規范的視頻。
是由教師自己拍攝的,簡單明了。使每一位幼兒都清楚操作的步驟。
教師出示課件2,
“氣球的行駛方向和噴氣方向觀察記錄表!
幼兒理順自己的猜測和實證自己的科學發現。使郵箱的
|
|
三、聯系問題和鞏固新經驗
|
幼兒實驗“向上的氣球”
小結:氣球口向下氣球向上飛。
|
幼兒實驗“向上的氣球”
引導幼兒猜想“如果想讓氣球向上爬,該怎么辦?”請個別幼兒進行實驗驗證,加深認識。小結:氣球口向下氣球向上飛。
|
感知探索要讓氣球向上飛,就要讓噴氣方向朝下
|
|
|
四、初次運用知識
|
幼兒猜測:讓氣球火箭向左上飛,應該怎么做?幼兒實驗。小結:當氣體噴出時,推動氣球火箭向相反方向飛,這就是反沖力
|
幼兒猜測:要想氣球火箭向左上飛,應該怎么做?幼兒實驗。幼兒猜測:要想氣球火箭向右上飛,應該怎么做?幼兒實驗。
小結:當氣體噴出時,推動氣球火箭向相反方向飛,這就是反沖力。
|
感知探索要讓氣球向左上飛,就要讓噴氣方向朝右下,形成相反
|
|
|
五、知識拓展
|
觀看火箭發射、噴氣式飛機視頻課件。結合生活經驗理解“反沖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
觀看課件后,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火箭發射。體驗加深對反沖力現象的感知,
|
感知火箭發射的燃料助推和噴氣式飛機的反作用力
|
觀看課件3:火箭發射、噴氣式飛機視頻課件。:拓展幼兒對反作用力的感受
|
|
六、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自制氣球動力車
|
幼兒自制氣球動力車
|
幼兒合作探索:“你能用氣球使汽車動起來嗎?”兩個小朋友合作,通過氣球、雙面膠等,幼兒操作。讓汽車向前動起來的,向后動起來。
|
|
|
|
教學總結與反思
|
一、活動的設計意圖:
反作用力使幼兒在生活中產常接觸的,它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中班孩子喜歡科學,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并且他們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在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探索身邊奧秘的興趣日漸濃厚。我從孩子喜歡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點入手,為了提升孩子原有經驗,拓展幼兒探索的空間,設計了這科學活動,想通過幼兒的觀察、感知、探索和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有趣的力的物理現象,體驗人們運用反作用力發明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方便。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二、本次教學活動的成功之處 :
1.選材聯系幼兒周圍生活,貼近幼兒年齡特點。本次幼兒的學習過程,重在幼兒的科學觀察和實踐活動。選擇幼兒周圍生活中常見的力,能夠操作探索的科學內容。中班的幼兒操作力有限,觀察和探索能力也不夠,科學探索雖然對中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因為和生活息息相關也能成為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
2.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兒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動手探究是幼兒滿足好奇心,找到問題答案的關鍵。在探索活動“飛奔的氣球”中,教師給每組提供了材料,讓幼兒充分感知材料。充分合作展開實驗。當我提出問題“氣球里的氣會朝那邊噴呢,氣球會朝那邊飛呢?”讓幼兒非常疑惑,猜想后,再自己操作探索驗證,使幼兒帶著問題開展操作和探究。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發現:最后得出結論:兩個力的方向是相反的。以上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活動,使幼兒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3.模仿游戲動靜交替,滿足幼兒探索觀察和概括總結的需要。有了興趣,幼兒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要讓科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為幼兒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使教學過程對幼兒始終有一種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也才生動有味。在此次活動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穿插了一些模仿游戲,如讓幼兒“模仿火箭發射現象”“模仿噴氣式飛機動作,等,從幼兒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活動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景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
4.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有助于幼兒更直觀地了解感知。欣賞課件時,幼兒看到了精細的操作動作,同時也體會到了反作用運用給我們的科技生活帶來的方便,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
5.在整個活動中,我采用了逐層深入的方法:首先,讓幼兒探索,初步感知,接下來提問,小結,使幼兒理順自己的觀察思路,得到了探索的的滿足。
三、教學活動的不足之處和改進策略:
1.教師引導探索實驗時合作水平不夠,應該更多的指導一些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2.在“知識拓展,了解反作用力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環節中。給幼兒的引導啟發、討論和發散還不夠。
3.在最后的環節中,教師應該再小結是本次活動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