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欣賞詩歌《月亮對我笑》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云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并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活動二:欣賞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了解歌詞內容,初步學唱歌曲,并能用歌聲表現民歌的歡快風格。 2.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
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 3.輕聲演唱,和大家聲音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幼兒學習過秧歌舞。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 ★指導語: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細的聽一聽。 (2)在提問和重點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
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動作。 (2)自由跟隨歌曲進行舞蹈。 活動三:大家來賞月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二方連續的方法,表現許多人一同賞月的情景。 2.在嘗試、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探索將單個的圖案連續起來的方法。 3.在活動中,能夠將不同的材料放在指定的地方。 活動準備: 剪刀、各色長條形紙、鉛筆等。 活動過程: 1.欣賞二方連續圖案,觀察其圖案特點。 ★指導語:這些圖案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它和我們以前剪的剪紙有什么不同? 2.討論剪二方連續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折、剪的方法。) 3.嘗試進行操作。 4.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問題和獲得成功的方法,進一步獲得剪二方連續圖案的經驗。 5.再次嘗試,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6.共同布置環境“大家來賞月”,體驗合作布置教室的愉快。 活動四:做月餅 主要涉及領域:綜合 活動目標: 1.在觀看錄像、自己嘗試做月餅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制作月餅的材料、工具和方法。 2.積極大膽地嘗試運用材料、工具進行探索和制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3.輪流使用材料、工具,活動后能與同伴共同整理環境。 活動準備: 制作月餅的錄像帶、制作月餅的材料和工具、烤箱等。 活動過程: 1.遷移已有經驗進行回憶和討論。 2.欣賞錄像,進一步熟悉制作月餅的方法和過程。 3.觀察活動的材料和工具。 4.自由交流自己想要制作的月餅。 5.嘗試制作月餅。(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將餡兒放得太多,輪流使用工具和材料。) 6.烤制、品嘗制作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五:親子賞月晚會 主要涉及領域:綜合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中秋節豐收、團圓的意義,對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產生興趣。 2.活動中能大膽地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在節日中快樂、喜悅的情緒。 3.體驗和家人、老師、同伴共同慶祝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音響、燈光、字幅、燈光月亮、彩炮、桌椅等)。 2.幼兒每人一份節日食品(月餅、各種中秋節的水果和食品)。 3.親子游戲材料及獎品。 4.教師排練情景劇,幼兒扮演玉兔。 活動過程: 1.活動開始。 (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拉響彩炮,體驗節日熱鬧的氣氛。 (3)園長致詞,表達祝愿。 2.欣賞情景劇《嫦娥奔月》。 3.嫦娥和玉兔共同組織《知識對對碰》競答活動。 4.表演節目共同聯歡。(家長節目、幼兒節目、教師節目和游戲穿插進行。) 5.共同品嘗節日食品、賞月。 6.結束部分(踩氣球,慶祝節日)。 七、資料鏈接 1.知識資料。 北宋太宗年間(976―997年),才正式確定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豐收節、八月節或團圓節。據說八月十五這天,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月色最美好。因此,中秋夜,家家戶戶在庭院、樓臺擺起月餅、瓜果等,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祭月、賞月、吃月餅、飲美酒,喜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圓如滿月的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節的必備食品。中秋節這一天,人們總要品嘗月餅,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中秋節,民間還有給小孩送兔兒爺的習俗。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很多,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故事。 2.教學資料。 (1)故事。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很難生活下去。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爬上昆侖山頂,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多余的太陽,立下了大功,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許多人都趕來向后羿拜師學藝,有一個名叫蓬蒙的奸詐小人也混了進來。 后羿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侖山求道訪友,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2)童謠《中秋節》、《月亮》參見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編:《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36頁。 (3)古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
音樂。 ①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參見虞永平主編:《幼兒教育活動大全(小班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97頁。 ②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參見喬建中編:《中國經典民歌鑒賞指南》,上海,上海
音樂出版社,2002年,第160頁。
【幼兒園大班中秋主題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 中班主題活動《住宅房》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我喜歡的成語2
• 中班主題活動:變、變、變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秋天多美好——我們吃的糧食
•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春天來了
• 大班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帽子
• “冬天”的主題反思
•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我就是我-男女有別》
• 主題名稱:我是一個中國人2
• 生成課《夏天真熱
•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熊寶寶找春天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祖國,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