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般認為,矛盾型兒童一方面能力較強,性格較活躍;另一方面調皮搗蛋,行為具有破壞性。是不是矛盾型幼兒的性格特征都符合這種表述呢?他們的性格特征具體表現怎樣?畢竟文獻中的結論相對都是通過大規模樣本的測量概括出的主流特征。
心理學上所謂的矛盾型兒童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愛,同時又被其他同伴看作是有破壞性而不被喜歡的兒童,也稱有爭議的兒童。矛盾型兒童盡管比例比較少,但是在幼兒園班級集體生活中卻是一個“能量”很大的群體。
一般認為,矛盾型兒童一方面能力較強,性格較活躍;另一方面調皮搗蛋,行為具有破壞性。是不是矛盾型幼兒的性格特征都符合這種表述呢?他們的性格特征具體表現怎樣?畢竟文獻中的結論相對都是通過大規模樣本的測量概括出的主流特征。
作為研究者,我試圖走進矛盾型幼兒的現實生活,考察他們在同伴關系中的具體表現,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征,以個案形式生動描述。這種描述不是建立在大規模樣本的測量上,而是真正地研究“真兒童”。圍繞五個活生生的幼兒,我試圖了解他們每個人的性格特征,進而了解性格特征和同伴交往類型的關系,以同伴交往為切入口提供兒童性格特征改善的第一手資料,也為幼兒園教師在具體實踐中對矛盾型幼兒的指導提供參考。
我在某高校幼兒園采用同伴提名法選擇了五名兒童(毛天,小班;李韻,小班;王天,中班;白之,中班;唐文,大班)(文中幼兒均為化名)。結果發現,這五名兒童雖都是矛盾型兒童,可性格特征卻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并不像文獻中描述得那樣簡單。其實,從他們的正負提名標準分可以看出,他們在同伴中受歡迎和受拒絕的程度是有較大差異的,即這類兒童的“矛盾度”不同。由于幼兒同伴關系的不穩定性,他們的矛盾型地位也存在幾種發展趨勢。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性格的向性、親社會行為和反社會行為、個性兩重性的程度這三個層面上。
唐文:比較內向,親社會行為突出,攻擊性行為很少,整體表現較沉穩。
唐文的合作、分享行為較多;關心周圍的朋友和事,合群行為顯著;有一定的正義感;舉止不粗魯,謙虛,不張揚;受老師喜愛;很少有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他的性格偏向于“受歡迎兒童”,雖不是太外向,可愿意與伙伴分享合作,而且有一定的正義感,在班上很有人緣。但由于班上人太多,他又不是很善于表現自己,所以友誼的觸角只能伸展至一小部分朋友當中。按照社會測量法,我把他也歸于矛盾型兒童。和他媽媽交談時,發現媽媽性格內向,對唐文管得也少,但爸爸廣交朋友,對朋友特別真誠。我想這一點也在間接影響唐文對同伴的態度。
李韻:比較內向,攻擊性行為突出,這種行為往往通過較“無聲”的動作完成。
李韻不大說話,內向,在班上表現不是很活躍;喜歡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需要別人聽她指揮;喜歡做小動作,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不被老師喜歡;有一兩個玩得好的朋友,似有發展成被拒絕兒童的趨勢。可李韻在家和在幼兒園的表現有較大差異。在家里,她較活躍,與父母、長輩能主動友好地相處。李媽媽對自己女兒是說不出的滿意:“我有一個這樣的崽很滿足。”她對女兒的種種言行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喜愛和支持。可以說,李韻是處在民主偏溺愛的家庭氛圍中。她在家里的玩伴只有父母和爺爺奶奶,而家人對她的所作所為都不加干涉,缺乏對她的有效引導。在缺乏同伴交往經驗的背景下,這樣的家庭教養環境很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王天:兒童攻擊性和親社會行為均不突出,常常表現為“無行為”,內向,不大說話。
王天不喜歡主動與人交往,獨立、孤獨行為較多;興趣單一,很難給人留下印象,就連老師在調查問卷上都不知怎么寫總體印象;在家里沒有什么同齡玩伴,更談不上其他年齡階段的朋友。雖攻擊性行為少,可老師很不喜歡他,對他關注少,有發展成被忽略兒童的趨勢。和他媽媽交談,發現王媽媽也不大了解自己的兒子,而且自己也不是很愛動的那種類型。王天在家一般就是擺弄玩具。但是他父母不溺愛他,注意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很多事都不提供幫助。這種情況下,他雖然獨立性強,可是總讓人覺得他有點孤獨。
白之、毛天:表現活躍,勇于表現,喜歡結交朋友,同時攻擊性行為較多,但在老師眼里常常是“調皮得可愛”。
白之由親戚撫養,性格屬于典型的矛盾型兒童。他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所以對幼兒園生活很適應;好動,雙休日都很少待在家,整天和朋友在外面玩,特講義氣,玩伴涉及各個年齡。可見,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家,他和父母的關系不是很親密。
毛天,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男孩。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坦白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對不喜歡的小朋友又有較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性格屬于典型的矛盾型兒童。他的母親是個體戶,忙于生意,難得管他。由于家庭環境的原因,毛天有點早熟,非常愛漂亮,不僅體現在穿著上,更表現在擇友標準上。他能說會道,非常討媽媽喜歡。但父親在喜愛之余又非常嚴肅,一般采用打的方式來教育他。毛天雖然有一些毛病,但老師和大部分兒童都喜歡他,在同伴中有一定的號召力。
從以上的觀察、訪談可以看出,雖然都是在同伴關系中處于矛盾型的地位,但是他們的性格卻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教學或生活實踐中,我們要認清每個矛盾型幼兒的性格特征,針對他們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育。
具體而言,對于親社會行為突出、但表現較內斂的矛盾型幼兒,我們要多鼓勵他勇于展現自我,促使他向受歡迎兒童轉化;對于攻擊性行為顯著的矛盾型幼兒,我們要對發生沖突的真實情況加以了解,使他們明白攻擊和破壞并不能解決問題,并教給他們與同伴交往的一些技能,獲得更愉快的同伴交往體驗;對于表現不突出的矛盾型幼兒,我們要了解其興趣所在,為其樹立積極行為的楷模,鼓勵多與其他幼兒交往,而不僅僅局限在幾個同伴之間;對于典型的矛盾型兒童,我們要積極轉化他們調皮搗蛋的行為,更好地引導他們把活躍和充沛的精力為集體服務,讓他們獲得更大的個人效能感。
處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兒,恰恰是人際關系中最真實的幼兒。這種兩面的同伴關系更有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樣。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幼兒的同伴關系也是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當中。矛盾型幼兒更易體驗到同伴關系的變更,獲得更豐富的交往經驗,而這一點教師也應該把握。總之,要把兒童作為真正的單獨的個體去認識,而不是盲目地貼“標簽”了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兒童。
【矛盾型兒童性格特征的個案分析】相關文章:
• 呼吸新鮮空氣
• 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
• 淺談家庭莫忽視兒童的心理健康
• 特殊游戲,培養孩子自控能力
• 淺談幼兒園文學活動的組織
•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體態
• 積極開展創意性肢體表現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 球兒助我身體棒
• 早餐你喜歡吃什么?
• 怎樣面對性格內向的孩子
• 關注孩子的心理行為
• 開展體育主題探究活動中的資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