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與客觀事物真實地接觸,才能真正地學到知識。就象《綱要》中說的那樣,“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后,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
《綱要》中關于幼兒科學教育的指導要點指出:一、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二、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三、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
每年我都和孩子們一起開展種蠶豆的活動。以往我總是出張通知,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回家做盆蠶豆發芽的實驗,帶到幼兒園來。有些家長怕麻煩,隨便種了拿來應付我,也不給孩子講解說明。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拿來的是什么。今年又到了種蠶豆的季節。,這次,我對這一活動進行了改革。首先,我親自到市場上選購了優良的蠶豆種子,再讓幼兒回家將剪去瓶口的飲料瓶裝滿泥土帶到
幼兒園來,(要求在飲料瓶的底部戳幾個洞)。然后,我發給每個幼兒五粒蠶豆種子,請幼兒親手種在裝有泥土的飲料瓶中。并且,我對小朋友說:這次,老師發給每位小朋友五粒蠶豆寶寶,請你們把它們種在帶來的飲料瓶中,記得每天給它們澆水。讓我們一起來觀察蠶豆寶寶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并且比一比誰的蠶豆寶寶長得最健壯,第一個開花、結果。好嗎?孩子們都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
接下來幾天,小朋友們陸陸續續從家中帶來了裝滿泥土的飲料瓶,只見有的瓶大,有的瓶小,有的在底部戳了洞,有的沒有戳洞。當時我也沒有去糾正和提任何意見。只是讓孩子們分頭去種蠶豆。在種蠶豆時,有的小朋友將有月芽的一頭種在泥土里,有的則將另一頭種在泥土中,我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其實,當時,我也不知道怎樣種才是正確的。)
剛種下蠶豆,小朋友們都十分關心他們自己的蠶豆寶寶。早晨一來就拿著小杯子給蠶豆寶寶澆水。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個月,蠶豆寶寶便陸續發芽了,孩子們歡呼雀躍,爭先恐后地來向我報告這個喜訊。“老師,我的蠶豆寶寶發芽了!”“老師,我的蠶豆寶寶也發芽了!”那兩天,這一“喜訊”弄得我應接不暇。
一個月后……
蠶豆寶寶開始長出了兩片小葉子,這時有人歡喜有人憂,看到自己親手種的蠶豆寶寶長出了可愛的小葉子,怎不讓人興奮。但也有些蠶豆寶寶“夭折”了。孩子們都沮喪地來告訴我這個不幸的消息。對此,我深表同情。“怎么會這樣,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我提了個建議。大家都想知道為什么。通過觀察比較,小朋友們發現,問題出在種植方法上。那些長葉的蠶豆寶寶都是月芽朝下種植的,而那些死去的蠶豆寶寶則都是月芽朝上種植的。這時,我和孩子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有月芽的一頭,正是蠶豆寶寶長根的部位,根朝上了,蠶豆寶寶怎么能活呢?找到原因后,我便安慰那幾位失敗的小朋友說:“別難過,至少你現在知道該用什么方法種植蠶豆寶寶了”。我相信,這個教訓,同樣讓孩子們獲得了知識和經驗。
寒假過后……
一部分存活的蠶豆寶寶,繼續茁壯成長著。轉眼一個寒假過去了。一開學,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的蠶豆寶寶長得怎么樣了。很快,孩子們又發現有幾盆蠶豆寶寶死了,而且在飲料瓶中裝了滿滿一瓶的水,那幾位小朋友很傷心。他們馬上聯想到,媽媽和他一起準備泥土時忘了給飲料瓶底部戳
洞了。我及時組織幼兒討論“蠶豆寶寶為什么會死?”有的小朋友說:“蠶豆寶寶是淹死的!”有的小朋友說:“蠶豆寶寶是悶死的!”有的說:“因為下面沒有戳洞,水流不出去了。”……于是,我趁熱打鐵告訴小朋友們:植物生長需要水分,但水分太多也會害死它們。人們在種植任何盆栽植物時,都要在容器底部戳洞,以便能讓多余的水分從洞中流出。接著我便讓小朋友看了幾只花盆的底部。然后,我強調:“請記。∠麓危诜N植植物時,給容器底部戳洞這一步可千萬不能省哦!”
又一個月過去了……
隨著蠶豆寶寶一天天地長大,葉子也越來越茂盛。小朋友們越看越喜歡,他們一邊欣喜地看著這些茁壯成長的蠶豆寶寶,一邊圍著我問:“老師,我的蠶豆寶寶什么時候開花呀!”“老師,蠶豆寶寶的花是從哪里開出來的呀?”“老師,蠶豆寶寶的花是怎樣的?”……我則在一旁給他們一一解釋?墒,沒過幾天,小朋友們又發現蠶豆寶寶的葉子越來越沒精神了。有兩位小朋友著急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我的蠶豆寶寶的葉子變黃了,好象快要死掉了!”于是,我馬上召集小朋友們召開“緊急會議”,請大家一起想辦法。結果,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第二天,有一位沁沁小朋友來告訴我:我奶奶說,蠶豆寶寶沒有營養了,要給它加點肥料。“哦,原來蠶豆寶寶是肚子餓了,以前泥土里的營養已經吃完了,它跟我們人一樣,光喝水,不吃有營養的飯菜也會沒力氣的。”我和小朋友一起總結著道理。那該給它加點什么肥料呢?于是,我便去請教這位家長,請她幫幫忙。這位家長非常熱心。第二天,就給我背來了一油筒的用魚內臟稀釋的水,還告訴我說:這個給植物做養分最好了,我們家的花都是用這個上肥的。我連聲道謝。立即和小朋友一起給蠶豆寶寶澆肥料水。小朋友們一邊澆一邊捏著鼻子說:“咦!好臭!好臭!”我馬上說:“這個味道是不好聞,不過,蠶豆寶寶最喜歡了。”上好肥沒多久,那些蠶豆寶寶果真個個精神抖擻起來了。小朋友們好驚奇,都圍著蠶豆寶寶手舞足蹈起來了。有的小朋友還將胸挺起來,高舉兩手模仿蠶豆寶寶挺拔的樣子呢!看著孩子們稚氣可愛的模樣,我心里也有說不出的高興。
現在,我正和孩子們一同期盼著蠶豆寶寶開花、結果……
在蠶豆寶寶的生長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同喜同憂。同時,也和他們一同獲得了初步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讓孩子們面對真實,向真實發問,與真實接觸,并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逐漸懂得了真理不容置疑地獨立于我們而存在,它不是存在于老師的頭腦之中。只有與客觀事物真實地接觸,才能真正地學到知識。就象《綱要》中說的那樣,“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后,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
【案例:和蠶豆寶寶一起成長】相關文章:
• 蠶豆里為啥會生蟲子
• 美麗的蠶豆花(科學)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蠶豆和豌豆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抓蠶豆
• 幼兒園科學活動ppt課件:種蠶豆
• 好好玩的蠶豆
• 中班科學活動ppt課件:種蠶豆
•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蠶豆和數學
• 炒蠶豆(小班)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