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們抱怨孩子總在跟自己“對著干”時,是否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正是導致孩子叛逆的根源?在揚子晚報聯合南京團市委共同主辦的父母學堂上,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南京網上家長學校特聘教師劉必豪的一席話,令許多在場的家長茅塞頓開。
“這個小孩小時候還蠻乖的,沒想到越大越不聽話。”“我講的哪句話不是為他好?偏偏他一句也聽不進去……”當家中有個“叛逆”的孩子時,父母不僅往往如臨大敵,更會焦心不已,很多家長恨不得把孩子身上的情緒來個“乾坤大挪移”。殊不知反叛心理人人都會有,小到1歲的寶寶,大到顫巍巍的老太太,都會在情緒上來時故意“對著干”。
在劉必豪看來,青少年產生反叛心理和行為的原因多而復雜,比如生理上的變化,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家長,尤其是處理問題時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心理。比如當孩子犯錯時,有些家長不會“就事論事”,而是從眼前的這個錯誤扯到以前的一個錯誤,接著再把另一個錯誤揪出來講一遍,這種“聯想式”的批評方式,不僅會削弱孩子對這次所犯錯誤的感知,不夠寬容和諒解的方式也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當家長從自己身上找到孩子反叛的根源時,化解孩子的叛逆便顯得簡單了許多。劉必豪建議,給予孩子適當的贊美,保持與孩子的良好溝通,用心聆聽孩子的建議。
【“聯想式”批評不可取】相關文章:
• 由對兒子的兩次批評反思如何批評孩子
• 建立保障機制 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 現在的幼兒都喜歡什么樣的教師?
• 走聯合辦園之路,努力爭創省市示范幼兒園
• 宣傳欄:吸引家長參與課程活動的窗口
• 加強三風建設,營造優良園所文化
• 全力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全面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水平
• 如何保持和爭取幼兒園的優勢地位?
• 如何做好學前教育管理經營者
• 老師妥貼的引導與信任
• “痛”并快樂著:我的保育計劃
• 有關日計劃的制定及其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