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園課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教師專業發展出現了“高原現象”,他們厭倦了統一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式的學習安排;由于強調了制度管理的規范有序,忽視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創造性的需求;重視了教師群體的統一管理,忽視了對教師所處教育環境的優化。
課程改革提升了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地位,使教師的職業生涯煥發了無限魅力,先進課改理念必然要通過教師的創新實踐才能轉化為幼兒的充分發展。而與之相適應,幼兒園教學管理方式面臨新的問題:
如何充分地挖掘蘊藏在教師身上巨大的學習與研究資源?
如何使教師在平凡的付出中體驗成功、體驗成長的幸福?
如何使教師自覺追求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教育理想?
歸納以上問題使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幼兒園教學管理應確立以人的可持續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幼兒園的教學管理中,我們認為:以人為本,體現的是一種有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也就是一種非強制方式和非權力性影響力,在教師心目中產生潛的“流”體驗,從而讓組織意志轉變為自覺行為的管理。由此提出了幼兒園教學管理方式變革的主要觀點:
1.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教師應是教學的主人,不應該聽命于他人或受拘束于重復、仿制他人,教師應該有機會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主見,作出自己的決定,表現自己的教學風格,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管理方式要改變。
2.營造幼兒園積極的研討氣氛和寬松的教學環境,鼓勵教師的創新價值,改變約束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將制度管理的束縛變為提供多種服務條件及導向性的支持保障。
3.淡化評價的鑒定功能,凸現評價的教育診斷作用,建立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自主提高的評價制度與方式,形成強化激勵教師自主創新行為的評價機制,激發教師中蘊藏的教改積極性,總結提升新的經驗。
以下將以案例簡要闡述我園嘗試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的主要實踐。
實踐一:新的學習研究共同體的建立
——課改研究小組
案例一:市教研室需要幼兒園提供一批探索型主題活動案例,為深入討論案例的內涵,在工作中幾位小、中、大班的骨干教師一有機會就聚集在一起交流.甚至在工作午餐時間仍在繼續討論。案例完成后他們說討論案例的過程使他們又產生許多新的想法,面臨許多要研究解決的難點問題,希望繼續討論下去。
傳統的以年齡班分組作為教師教研學習的主要形式,限制了教師的交流。而且,在教研學習中,園長、教研組長的作用往往大于教師群體,難以激起教師自主學習研究的欲望,難以實現教學研究促進保教質量最優化的價值與功能。
一、管理者的認識
1.課改研究小組的建立,改變了教師所處的教學研究環境,把教師思考方式與學習方式進行了重新設計與調整。教師之間有了面對面的互動與直接交流的機會。研究志趣的相同,使教師在相互信任、尊重、合作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切磋、反思、調整,感受到研究成功的快樂,體驗到自身發展的真正價值。
2.課改研究小組的建立,使教師能擺脫慣性思維和盲從心理,發揮自身的教學風格,能根據自己每天面對的幼兒發展實際,在現實情境下富有創意地開發課程,研究設計適合幼兒學習方式的新的活動樣式,使《綱要》的先進理念在落實促進幼兒發展的任務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也使教師在課程園本化的過程中不斷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專業化發展。
二、制度創新——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措施
教師們形成了一個以課改“熱點”問題為研究項目的不同研究小組,為確保課改研究小組形成各自的自主、有效的活動機制,保證教育資源的運作效益,使教師都能得到良好的學習與研究條件,從管理上提出了“三服務”措施。
服務之一,即研究經費的提供。要求教師所在的課題研究組自報研究課題計劃,提出預算,以學期為核算撥發活動經費,保障小組書籍資料費用,以及利用工余時間探討整理資料的勞務費和多樣化活動組織方式所需費用。
服務之二,即指導專家的聘請。根據研究小組的需求,聘請各領域的專職教科研指導專家,幫助和推動教師的學習研究項目不斷深入,滿足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術支持。
服務之三,即園長幫助教師總結,促進成果轉化。幫助研究小組或教師個人在階段總結基礎上,將教師研發的實踐經驗進行理性抽練、歸納、梳理并系統地整理形成新的成果進行推廣,并將推廣成果轉化為園本培訓的內容或區師訓基地教材內容。
三、實踐的效果
1.由教師中自發性地出現的第一個學習型研究群體至今,我國已相繼建立了9個課改研究小組。在“滿足兒童發展需要,科學有序地實施教育”的園本化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園將研究小組分別研發、使用的課程經驗技術化,共完成了關于“幼兒小組活動中深層次問題管理技術的研究”“兒童計劃書活動生成價值與指導技術”等25項教學成果,其中某些成果曾獲上海市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有5個課改研究小組分別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市新長征突擊隊等全國、市級先進集體。課改研究推出了一批具有幼兒園活動樣式創新能力的青年教師領頭羊,有6位青年教師共8次參加全國、市級教育經驗交流。
2.以往的按年齡班教師統一劃分的教研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的教學管理運作方式也隨之更改,管理方式的改變有利于促進課程實施與研究的優質化,有利于具有共同志趣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開展形式多樣化的學習與研究,形成了主動、活躍、民主的交流,同時創造形成了多種良好的學習交流方式。
研究性的學習組織,實現了教師在學習與研究中的自主,即自主選擇、自由結合、自選課題,自覺探索,自訂規則,激發教師主動參與,使教師在這種組織中能獲得持久發展的動力。
【《教學管理中的以人為本與制度創新》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下一篇:幼兒田野課程管理探析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