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戲材料忽視幼兒的年齡特點。
調查表明,目前很多幼兒園游戲材料布置千篇一律,無論在層次和數量上均不能很好地體現各班幼兒的齡特征和本班幼兒的游戲水平。很多教師常常忽視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游戲需求,在準備游戲材料時隨意,主觀。甚至為了圖省事,看到隔壁大班開展的主題有聲有色,就在自己小班里也投放了相應的材料,希望本班幼兒也能出現類似的主題,但結果并沒有如愿。幼兒只對其中的小部分游戲感興趣。這是因為小班幼兒往往滿足于游戲的動作,而很少考慮材料間的聯系。
二.游戲材料忽視幼兒的需要,缺乏合理性。
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材料豐富多彩,琳瑯滿目。但是很多教師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很大誤區,她們誤以為游戲材料越多越好,這導致了材料在使用價值上大打折扣。如,在“娃娃家”提供的玩具材料中,有些材料并非是幼兒的需要。有些教師精心在娃娃家的桌上設置一瓶美麗的花,但在游戲時卻時常被幼兒推擠到地上而無人理睬。反而造成了游戲的雜亂無章。
三.游戲材料功能單一。
隨著幼兒園的環境設置日趨齊全,先進,許多玩具也變得逼真,完善起來,同時也帶來了功能單一,缺乏可變性的不足。如娃娃家從廚房設備到家用電器,家具應有盡有。小小醫療箱,藥瓶,x光片樣樣齊全。如此豐富,逼真的材料是否有利于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呢?讓我們通過兩個中班的同一主題角色游戲的記錄作了一番分析:
班級
中一班
中二班
玩具材料
仿真小家具,茶杯,碗,公事包等;
圓形插片,瓶蓋,有色紙,小木棍,仿真碗,小圓桌,公式包,仿真小家具等;
游戲情節
1媽媽做早飯,端著幾碗粥出來,爸爸喝完粥,拿起公式包上班去了。
2媽媽買完菜,開始在家打掃衛生,整理家具。幾乎所有的材料都被使用過。
3爸爸下班回來,兩人一起洗菜燒菜,然后全家一起用餐
1媽媽做早飯,將小紙捏成團做成小饅頭。爸爸拿起報紙看報紙。爸爸吃完饅頭,送娃娃去幼兒園。
2外公來做客,媽媽忙著燒飯煮菜,用各色小紙做成了各種豐富的小菜。爸爸看到外公年紀大了,忙給外公做了個拐杖。
3媽媽將小娃娃接回來,爸爸用小插片做了個大蛋糕,把木棍當作蠟燭給娃娃過生日,全家還一起唱生日歌。
由此可以看出,中一班的材料雖然具體形象但功能單一,幼兒反而滿足與簡單的重復操作,游戲情節也較簡單。而中二班的大多數具有開放性,可代替性,靈活性,幼兒想象創造的機會大大增加,游戲情節顯得豐富。
下面我就針對種種誤區提出以下見解:
一。游戲材料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
由于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知識經驗不同,教師在選擇,投放,變換玩具材料時,既不能高于也不能低于幼兒的認知水平。
1。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其活動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響,隨意性較強,因而對周圍成人活動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很強,起其活動離不開具體的事物,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受到環境中的具體事物的制約,在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這就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其思維離不開具體的玩具材料,離不開周圍具體環境的刺激。所以,對他們來說,游戲中具有組織能力的因素是各種各樣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兒的玩具材料和同伴的游戲活動都能有效地激發他們游戲動機,幫助他們展開特定的想象。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較差,在使用物品進行游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使他們在模仿同伴的游戲是時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若同樣的玩具材料不足時,就容易發生爭搶。因而成人在幫助他們開展游戲時,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各種形象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以引發他們開展游戲的愿望。為避免爭搶玩具,在一個時期內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在種類上可適當少一些,而同類物品在數量上應多一些。
2。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認知范圍擴大,使其想象逐漸變得活躍而豐富。盡管他們主動選擇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兒在選擇角色后還能簡單地設計游戲情節,把某個角色的幾個不同的活動〔或動作〕排列起來,使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如在“娃娃家”中,“媽媽”先喊“娃娃起床”再給他洗臉,喂飯;“汽車司機先把車開到北京,再開到上海,最后開回蘇州”等。由此可見,教師需要適當豐富幼兒游戲的連貫性材料,使幼兒能夠積極連貫地開展下去,為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打下基礎。
3。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大班幼兒隨著對社會認識的擴展和加深直接經驗的豐富,其想象變得活躍起來。在有主題的角色游戲中伴隨游戲情節的逐漸展開,而材料本身能夠刺激幼兒游戲的欲望。
大班幼兒的想象不僅在內容上豐富,連貫,而且能夠充分地通過活動和玩具材料來展現自己的想象,使游戲活動表現出濃郁的創造的氣息。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游戲的要求結合教育意圖而投入游戲材料。例如,“菜場”游戲進行到一半,來了一位“顧客”要買肉骨頭,可“菜場”沒有現成的肉骨頭賣。怎么辦呢?游戲似乎只能終止,或者“顧客”改買別的菜。可是,這位“顧客”是因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醫生”說要熬肉骨頭湯給她喝。情急之中營業員靈機一動,拿起一團橡皮泥,壓扁,再搓成條,然后把橡皮泥的兩端捏圓,于是,肉骨頭就有了,“顧客”高興地買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義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戲材料應功能豐富,應用靈活。
想象,創造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特征。從以上實驗看出,幼兒對于成品玩具或教師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玩娃娃家也似乎是流水線一樣地完成了一天的事。對于成品玩具,幼兒只會問“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對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兒就會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來干什么?”因此,我們將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紙,筆,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綿塊,彩帶,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動室里。鼓勵幼兒尋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膽想象,創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從低級往高級發展的。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號物。如中班幼兒醫院時,開始提供藥瓶,聽診器,針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漸減少。先將聽診器拿走,幼兒就會去尋找類似圓形物的插片,瓶蓋等,再用一根繩子串上,變做成了一只聽診器。接著拿走針筒,幼兒會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如以上實驗中,幼兒將各種紙做成菜,將紙棍做拐杖等。這樣既促進了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那些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玩具更容易引起年幼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游戲行為。而對于一般廢舊物品或材料,盡管有較高的智力發展價值,來源上比較廣泛,經濟上也比較節約,但需要幼兒有更豐富的知識經驗,才能組織使用游戲材料。因此,教師在提供游戲材料給幼兒時,應主義根據幼兒象征性水平的差異,選定游戲材料的性質。
三.游戲材料應具動態性。
1.材料的流動性。幼兒游戲材料要以幼兒的實驗為基礎,具有可變性。隨著幼兒經驗的不斷豐富,游戲材料也要相應地變化。適當變化游戲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電話,一家有籃子,一家有茶杯。這樣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東西,就必須想辦法:a去尋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別家去“借”。d去超市購買。這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2.材料的變化性。如,廢舊的筆管可作“理發店”的燙發卷筒,“商店”將其和油泥結合制成許多飛機,帆船等當玩具賣。“飲食店”則當作吸管給客人使用。這說明材料的可變化性,能充分調動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四.新舊材料應具一定的比例和變化。
我們曾在兩個同年齡班的角色游戲中投入不同比例新舊材料,幼兒的表現結果如下表:
新舊材料比例
1:1
2:1
1:2-3
1:7-10
1:15-20
對新材料的關注程度
很關注
非常關注
較關注
關注
一般
幼兒游戲的表現
能交替使用新舊材料
重視新材料,使用新材料頻率較高
在擺弄新材料的同時,會創造性地運用舊材料
較關注新材料的玩法,但與舊材料配合使用較少
忽視新材料,只有能力強的幼兒會發現并使用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新舊材料的數量相等,幼兒互相商量交換材料的現象較多,但創造性行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舊材料多一倍,幼兒就會忽視舊材料,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擺弄,操作上;當新舊材料的比例在1:2或1:2時,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年,幼兒容易創造性的使用新舊材料。如在“醫院”主題中,教師投入放大鏡,小公共汽車以后,新的主題“食品檢驗所”和“流動采血車”便產生了。幼兒還在游戲中賦予舊材料的新意義:放大鏡不僅用于看“病人”的五官,還用來檢查食物是否新鮮。醫療小器械不僅為病人治病,還可以為愛血獻愛心活動服務。幼兒的游戲水平明顯提高;如果新舊玩具比例在1:10時,幼兒容易產生爭搶或忽視新材料的極端現象,從而阻礙了游戲情節的發展。
五.教師應適時投放材料。
有些教師投放材料時只顧投放而不能及時拿走舊材料,也會導致新舊材料比例失調而使動態變化不明顯,從而難以引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動機。
我曾在某大班做過一個比較。同樣的游戲主題,前三天提供有充足的游戲材料和環境,幼兒各個玩得很開心,情緒穩定,游戲持續的時間也很長,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后三天又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幼兒們的情緒就不穩定了,以前的游戲材料還“余趣未盡”,面對那么多的材料,幼兒一會兒想玩這個游戲,一會兒又想玩那個游戲,甚者還有仍砸玩具得現象。幼兒容易分心,游戲時間也很短。
因此,教師應充分觀察游戲,敏銳地抓住教育契機,根據不同年齡對材料需求的特點,克服盲目性;并根據游戲的充分觀察,及時調整材料,變化材料,使材料具有可變性。
【淺議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的提供】相關文章:
• 在自選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
• 讓民間游戲重新走入孩子的生活
• 豐富多彩的民間游戲
• 論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民間游戲的開發與利用
• 淺談游戲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
• 有感于“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 淺談角色游戲的組織
• 游戲的組織與思考
• 幼兒園游戲課程評價方案
• 組織角色游戲應注意的問題
• 區域化游戲活動 孩子們的樂園
• 課前小游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