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是兒童發展的根本依托,環境質量直接關系到兒童教育質量。幼兒園可遵循安全實用、和諧一致、空白留用、共同參與、靈活豐富、發展開放等原則創設學習共同體環境。
關鍵詞:幼兒園 文化環境 創設原則
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兒童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質量的高低影響到教育質量的高低。可見,環境是兒童發展的根本依托,環境質量直接關系到兒童教育質量。
一、安全實用原則
安全是環境創設的首要原則,安全指兒童具備安全感,兒童安全感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與兒童及兒童之間平等融洽的關系,使兒童能夠大膽創造、勇敢探索、樂于交往;二是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安全,如建筑安全、電路安全、設施設備安全、飲食安全等。有些安全因素需要組織機構全力進行規避,有些安全因素教師可先行避免,如在與兒童一起進行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力求確保兒童的安全,消除帶有鋒利棱角的材料,對于一些材料本身、材料放置的位置和固定等方面都可有預見的先行消除其安全隱患。在滿足安全需要的基礎上必須提高對環境的質量要求,這樣環境才可能真正發揮其教育功能,目前很多幼兒園為了吸引家長,常常投入大量資金把環境布置得十分豪華精美,且長期不變更,兒童在一段時間之后便產生視覺疲勞,由于其不具備實用性,兒童很難與環境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幼兒園的環境應少欣賞型,而應多實用型。
二、和諧一致原則
一致原則是指環境創設應滿足教育目標和兒童發展目標的需要,與目標相契合,與目標一致的環境是課程實施的有力輔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目標融知識經驗、動作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于一體,并立足于地方民俗文化,但又不限于地方民俗文化,契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強調生活體驗,培養兒童多元文化態度,養成開放和包容的胸懷。
三、空白留用原則
由于地方文化與其他地方文化的豐富性,加之幼兒園環境的有限性,致使幼兒園環境不可能承載文化如此龐大的內容,因而在創設環境時還應注意合理的選取,再則很多幼兒園喜歡把環境填充得很滿,室內的屋頂、地面、墻面、走廊、樓梯、活動區,室外的外墻、圍墻等都隨意的放置與張貼各式各樣的材料,甚至拉繩進行懸掛,整體既不協調,更給人一種雜亂、擁擠之感。另有一類幼兒園則幾乎并未有意對環境進行布置,使環境呈現單調、空洞之感。因此,合理進行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環境創設過程中既要考慮合理利用有限的環境,同時還要留下一些兒童發揮的空白地段,環境創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設計→布置→修正→再布置→再修正的不斷發展、持續、長期的動態過程。
四、共同參與原則
幼兒園的環境是兒童教育的環境,兒童在這個環境中接受教育,與環境產生交互作用,作為主體之一,兒童需要發揮其主體作用。環境創設是一個教師與兒童合作的過程、協商的過程、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把兒童的作品進行布置的點綴行為。共同參與需要教師放棄自身的主觀設計,與兒童一起討論環境布置的設想,確定內容、尋找和制作材料,其位置安放、色彩、形式、空間方位等都可與兒童進行協商,教師由單純的環境布置者變成了觀察者、傾聽者、合作者、促進者,兒童由被動的觀眾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充分認識和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討論、決策、分工、合作、準備、布置等環節,形成人人出謀劃策,人人承擔一份責任,這一過程,是形成融洽平等的師幼關系、團結合作氛圍的過程,也是兒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過程。
五、靈活豐富原則
環境創設還應具有靈活性和豐富性原則。靈活性是指環境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變更、拆除等,豐富性是指環境蘊含的文化的豐富性、物質的豐富性等方面,但必須注意,靈活性和豐富性不是絕對的,必須根據兒童的需要進行調整,如小班兒童,其材料需要與中大班相比在內容、色彩、功能等方面應稍微簡單一些,但數量應充足,而且多為功能固定類材料。對于中大班兒童而言,其材料更應追求一些非功能型半成品,種類豐富,相同材料在數量上比之小班可相應有所削減。環境創設的材料應廣泛涉及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不應顧此失彼或厚此輕彼,無論是戶外的大型玩具、玩沙玩水區、種植區、飼養區等,還是室外、室內墻面、地面等都應布局得當、錯落有致,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環境的整體教育功能。
六、發展開放原則
社會在變遷,我們所處的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社會環境以其特有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強有力地影響著我們,也強有力地影響著兒童。因此,我們需要把兒童放在更廣闊的教育空間中去,去選擇、組織、利用一切對兒童發展有益的環境因素,通過與家庭、社會進行更廣泛的接觸和聯系,互相取長補短,同心協力,共同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兒童總是在不斷發展的,發展是其根本性特征,為了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和諧發展的兒童。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創設環境,引導兒童創設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使環境體現層次性,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兒童的需求,如小班兒童模仿性強,在提供同類活動材料時應考慮數量能否滿足本班兒童的需要;中、大班兒童知識經驗比較豐富,需要提供更多非功能性活動材料,發展兒童想像、思維能力,促進兒童綜合性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Endnotes)
[1]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84.
項目基金:
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12QN047);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13A027)和遵義師院基礎教育研究項目(13ZYJ022)的研究成果
【試論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設的原則】相關文章:
• 為幼兒創設優化的環境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正能量
• 發揮農村自然環境優勢積極開展幼兒體育鍛煉
• 開放性游戲環境與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
• 環境的創設與發展
• 幼兒園開放式運動區域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Show
•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原則及策略
• 淺談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建設
• 初探《指南》背景下幼兒園園本節日美育環境創設指導策略
• 談幼兒園班級生活墻的優化
• 利用周邊環境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