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中國教師研修網上看到許多參加網絡學習的幼兒園教師提出的問題:“如何才能快速成為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師需要讀哪些專業書籍?”“如何開展教研活動?”“怎樣了解幼兒的需要?”“怎樣幫助幼兒開展主題活動?”“怎樣布置幼兒園的活動環境?”“怎樣防止職業倦。俊币贿B串問題反映出廣大幼兒園教師強烈的職業意識和進取精神,令人感動。
幼兒園教師的職業是一個實踐性、反思性和學習性高度結合的職業。隨著人們對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重要性的認識的不斷提高,社會需求的迫切性與教育實際的可能性之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大。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提高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堅持終身教育的原則,在幼兒教育的實踐中構成“實踐一反思一學習”的無限循環和綿延。
實踐 雖然大部分幼兒園教師接受過學前教育專業的職前教育,但再完善的職前教育也不可能替代幼兒園的實踐經驗。幼兒教育的經驗只能來自幼兒園的真實教育環境和真實教育過程。我們知道,一個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掌握教什么的知識和怎么教的技巧,更要明白怎樣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怎樣發現幼兒的實際需要、怎樣在特殊的情景中做出最佳選擇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這就是教育有效性問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的實踐智慧,而教師的實踐智慧不可能從學;蚪滩闹蝎@得。只能在教育實踐中積累。
反思教育實踐是極其復雜和多變的。正因為實踐智慧是在教師的行動中表現和積累的,因此,它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無效的、有的是失敗的。據此,我們有必要對教育過程的原則和細節進行反思,比如,自己在行動前、行動中的得失在哪里?幼兒的感受是什么?哪些判斷和決策是合理的、有效的?用什么標準評估我們已經取得的成果?哪些判斷和決策是不符合實際的?為什么要這樣做?換一個角度結果會怎么樣?
學習 為了解釋教育實踐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我們需要學習相關理論。所謂理論,就是用來解釋特定研究領域中許多事實之間相互聯系的概念體系。理論的作用就是用來解釋問題的。當我們能用一種理論解釋我們感到困惑的問題,或用理論評價我們已經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解決了問題。實踐的目標是“怎么做”,理論的目標是“為什么”,從這個意義上講,完善的理論具有最大的實踐性。因為,理論又將我們的思路帶回到新的實踐中去,即“理論聯系實際”,其本質就是理論指導著我們的幼教實踐活動。
由實踐發現問題、由反思思考問題和由學習解決問題再回到實踐中去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構成了“實踐一反思一學習”的無限循環和綿延。循環不是簡單地轉圓圈。綿延不是機械地劃直線。終身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永無止境的認識過程。
幼兒園教師終身學習的目的不同于職前教育中所接受的一般知識積累和智力訓練,更重要的是通過反思和學習,不斷加強職業動力,提升職業尊嚴,增長實踐智慧,提高用理論解釋工作問題的能力,學會將學科發展動態與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動相結合。總之,幼兒園教師的終身學習是為了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這才是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真正的挑戰性和嚴肅性所在。
教育部2012年2月10日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的幼兒園教師終身學習的任務是:“學習先進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基于以上理念,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幼兒園教育活動運用叢書》。這套叢書力求虛實結合,側重教育智慧,便于教師自主進修,自我成長。在叢書首批出版的4本書中,《幼兒園環境創設指導與實例》高度體現了大視野、多元化、注重應用型實證研究和理性提高的特點。作者力圖介紹如何設計幼兒學習環境這一具體問題,貫穿其中的理念是“環境的決定反映了教師的哲學和目的”!队變簩W習區情境規劃》則是一本更為具體詳實的手冊型讀物,易懂易行。而《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對于幼兒園教師如何了解幼兒成長的多變性與多樣性,如何適時提供學習機會或轉化教學策略具有實際的幫助。《兒童運動與休閑活動設計》詳細介紹了兒童各種體育活動的教學設計。
幼兒園教師終身學習離不開自己的工作現場,我相信,每一個想做稱職的幼兒園教師的人都會時刻牢記這一點。
【做稱職的幼兒園教師】相關文章:
• 現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分析
• 友誼幼兒園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
• 如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折紙活動
• 如何提高農村幼兒園教研有效性
• 幼兒園,對寶寶來說意味著什么?
•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策略
• 幼兒園家長工作策略
• 幼兒園信息化教學淺議
• 利用社區資源優化幼兒園課程
• 幼兒園美術區角淺議
•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
• 淺談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