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但在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方面所產生的效果卻是巨大的。我們應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物質材料是調整環境設置的基礎
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在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為了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動外,還要尊重和支持幼兒自發產生的興趣和問題,靈活調整教育計劃。如某教師正準備按原定計劃進行教學活動,這時候有兩個幼兒把動物角的蟋蟀放到活動室的桌子上,于是全班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蟋蟀身上來了。看到幼兒對蟋蟀如此感興趣,教師決定臨時調整教育活動計劃,積極支持幼兒自發產生的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針對幼兒提出的“蟋蟀有沒有嘴”這個問題,教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尋求答案,使幼兒不但學到了知識,還獲得了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初步能力。
二、挖掘環境材料所包含的認識價值
要想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就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如積木是幼兒園里最常見的材料,在結構游戲區幼兒能接觸到。幼兒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積木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運用積木進行操作活動,幼兒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認識各種幾何形體。培養初步的藝術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實際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感知活動,使他們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等成份,初步懂得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土壤對人類的作用,萌發幼兒珍惜土地的感情。
三、加強幼兒與環境的互動訓練
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設置環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實現還必須有教師的啟發、鼓勵和引導,為此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將收集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如在發動幼兒集體討論決定了區角布置或墻飾的內容后,應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并進行設計制作。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看、聽、問等途徑獲取信息和材料,發展他們獲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二要給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區角設置和墻飾制作的積極性,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應盡可能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三是給幼兒出錯的權利,找出錯誤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會受到直接經驗的影響。在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學習探究活動中,幼兒的做法和得出的結論并非都是正確的,難免會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地方。這時我們不應簡單化地批評指責幼兒,而應設法搞清楚幼兒的真實意圖和認識水平,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
四是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無論是師生共同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還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內容提供的環境材料,我們都應積極支持和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和操作活動。要改變以往的檢查者的角色,把精力轉移到幼兒的探究和操作活動上來,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正確判斷他們的發展水平,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
【淺析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淺析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淺析幼兒園的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