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是一門學問深遠的教育,隨著家長對于早教的重視程度提高,幼兒過早的接觸
音樂、游泳、數(shù)學等項目,雖然培養(yǎng)了技能,但是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興趣,適得其反。筆者認為,對于幼兒基礎教學和技能學習過程中,游戲化的開展有助于幼兒個性的培養(yǎng),增加其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化教學;實效性;措施
一、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內涵
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fā)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需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是在游戲中實現(xiàn)的。
二、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一)有益于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xié)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xié)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fā)展。
(二)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huán)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并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能克服幼兒園教學的小學化。學前教育的功能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著眼于未來的奠基工程,具有潛在效應和長遠效應,必須改變人們對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兒園教育應著眼于兒童發(fā)展的長遠目標,要特別注重那些對兒童一生產生影響的品質,為其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就是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原則。
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tǒng)性,以保證游戲環(huán)境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墻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huán)境系統(tǒng),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tǒng)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fā)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象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后讓幼兒在喜歡的
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huán)節(jié):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么、怎么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fā)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
(三)教師在游戲中的指導作用。首先,教師要為幼兒準備游戲、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應根據(jù)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選擇難度適宜 、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fā)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恰當?shù)挠螒蛐问剑驗椴煌慕虒W活動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與內容,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然后再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最后,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包括觀察、詢問、評價以及教師直接的游戲參與。觀察中教師要針對兒童游戲情況確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創(chuàng)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戲監(jiān)督者、調停者、游戲者、記錄員、顧問或通訊員等。
總之,幼兒園實施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踐模式,游戲化教學的實現(xiàn)所要求的就是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目的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幼兒通過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主動豐富著自身的經驗。在游戲中實現(xiàn)著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形成,身體的發(fā)展、社會性的發(fā)展、情緒情感的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造性等個性特征的養(yǎng)成等。教師以引導者、觀察者、促進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兒發(fā)展的整體過程中。通過與幼兒的平等交流,共同形成開放式、主題化的教育內容,通過個別化,小組化的指導,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并融于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游戲中掌握知識、學得技能,從而使得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家雄.游?蚰言誚淌Φ鬧傅肌?―玩與教的兩難(八)[J].幼兒教育,2014(28):4-5.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之我見】相關文章:
• 幼兒園室內晨間鍛煉活動游戲化探討
• 淺議幼兒園合作性游戲案例
• 淺談幼兒園戶外區(qū)域活動
• 繪畫教學對幼兒園的培養(yǎng)
• 幼兒園小班教學案例
• 幼兒園活動區(qū)中的同伴影響
• 幼兒園區(qū)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實踐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探究
•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探究
• 幼兒教師心理特征與幼兒園的柔性管理
• 幼兒園分年齡段的區(qū)域活動設置探究
• 農村幼兒學前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