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所文化是幼兒園發展的靈魂,其中又以教師文化為核心。良好的教師文化能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統攝全體教師的靈魂,起到“潤物無聲”的教育魅力。正是認識到教師文化的重要性,我園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本文就如何建設教師文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3-2
園所文化是幼兒園發展的靈魂,其中又以教師文化為核心。良好的教師文化可以調節和激勵教師的行為,促進教師自我約束、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使每一個教師都獲得長足進步進而促進幼兒園的整體發展。然而教師文化的打造決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關注教師的成長,努力營造適合教師成長的氛圍,使幼兒園成為教師共同的精神家園,讓教師實現自我價值,切實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一、構建共同愿景,喚醒職業意識
沃倫?本尼斯曾經說過:“在人類組織中,愿景是唯一最有力、最具激勵性的因素,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聯結在一起。”可見,共同愿景是和諧團隊建設的核心,是一種精神引領,只有形成共同的愿景才會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自我專業發展的意識,前進的腳步才能方向一致。制定共同的愿景規劃,既要考慮方案的現實性,是團隊成員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更要體現全體成員的共同意志,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挑戰性。立足于傳承、融合、創新,我園凝練形成了自己的辦園思想體系,其核心價值觀是和諧發展,辦園宗旨是“賞識每一個孩子是我們的天職,成就每一個家庭是我們的心愿,奉獻整個社會是我們的追求”;形成了“啟智、雅趣、怡情、立美、育能,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標;“享受教育的快樂,凝聚教育的智慧,締造教育的生命”的發展目標;“愛幼、敬業、開拓、創新”的教風;“愛心、童心、自信心、責任心、感恩心”的“五心”職業思想要求。實踐中,我們用具體的要求幫助教職工理解愿景,激勵引領教職工將愿景逐步內化。“牽著手教育、蹲下來傾聽、抱起來交流”;“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讀書使人心澄澈,神怡然”;“成長無法代替,發展必須主動”;“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彩”等口號就成為了激發教職工對教育人生的激情追求。
同時,我們將實現人的“事業成就”與“自我價值提升”作為取向,運用思想激勵、目標激勵、情感激勵、機制激勵、信息激勵、發展激勵等激勵機制,激發教職工的自我效能感和內在驅動力,激發教師向善、向美、求真、求精,在愿景逐步內化中實現個人與幼兒園發展的績效統一。
二、倡導學習文化,豐厚文化底蘊
在幼兒園發展進程中,有活力、有創造力、有品牌的幼兒園必定是學習型的幼兒園,成功的教師也必定是擁有并保持強大學習力的教師。無論是個人還是幼兒園,學習力都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1.讀書,內化為一種習慣。
能學習就是幸福,善于學習就是智慧,只有在豐富的積累后才會有思維的火花和教育靈性的展現。彼得?圣潔在《第五項修煉》中說過,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我園倡導教師自主學習,以工作中的問題解決激發學習動機,通過工作能力的變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體現學習的價值。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創造學習時間。通過“向書本學習、向幼兒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家長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學習”等多途徑的學習,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養成時時、處處、事事學習的良好心態。我園還倡導互動式、分享式、懇談式、合作性團隊學習,開展“好書推薦會”、“好文章大家讀”、“我講我的讀書故事”、“主題式沙龍”等分享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反思、感悟能力,開闊教育視野,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見解。如今,學習已然成為教師自身的一種需要、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態度。
2.心靈,在潤澤中凈化。
在經濟迅速騰飛的現代,不良社會風氣、消費觀的侵襲,加上教師工作的辛苦,都極容易導致教師心理失衡、情感衰竭、價值失落,從而對人生追求產生困惑、迷茫,逐漸喪失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要使教師更好地發展,點化和潤澤教師的靈魂才是教師成長的核心。我園從教師的精神需要出發,不僅提倡教師讀專業書籍,更提倡閱讀充滿人性光輝的書籍,如《讀者》、《團隊精神》、《態度決定一切》等。每位老師把最能觸動心靈的文章及體會,在“讀書沙龍”活動中推薦給全體教師共享,以此不斷凈化教師的心靈,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用陽光的心態對待生活。
三、培育主體價值,引領自主發展
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他的行為取向,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明確的目標,才會有奮力追求價值目標的行為。在不少幼兒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缺乏歸屬感的今天,我們必須不斷革新他們的自我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增強他們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1.倡導“大氣”文化。
我們引導教師在悅納賞識中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認知信念,鼓勵教師之間互助、合作、共享。通過開展拓展訓練、我的亮點展示、我的教育格言征集、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我講名文名畫名曲、創意故事劇場、友誼拉手一幫一等活動,設立教師進步獎、教師創意獎、師德先進連選連任制等,引導教師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激發內部動力機制,讓每一位教師獲得成功的體驗。
我們又以拓展教師思維、激發教師的美好情感為主題,開展“小故事大智慧”交流活動、“向您學習――眼中的精彩,心中的贊美”主題教育演講活動、“每月人物”評選等活動,及時捕捉教師的閃光點,激發教師逐步形成“積小善成大愛、積瑣事成大業”的思想意識,引導教師追求精神的豐富,打造教師的良好品性。
2.搭建成長“腳手架”。
發展教師,才能發展教育、發展幼兒、發展幼兒園。我們注重在培養和形成教師三種習慣中,引領教師自主發展。一是讓研究成為習慣,在創造中成就教育人生。我們以“開展自己的研究、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教育研究全員化”為研究目標,讓研究成為每一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建立起研究的目標機制、組織機制、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每位教師在行動中研究。我們采用專業引領、骨干帶領、經驗傳遞與自培自育相結合的方式,分層培養,開展骨干、青年、師徒、新上崗教師不同層次教師的觀摩研討活動,推廣和發揮教師中的優質資源。二是讓優秀成為習慣,引導教師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疤煜麓笫,必做于細”,幼兒園各環節中,任何一件細微的小事,都關系著生命成長。因此,我們引導教師在保教工作和教育服務上都努力做到精細化,在關注發展的同時關注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能。同時通過引導教師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學年發展計劃,建立教師成長檔案,用亮點和自我發展展示等途徑引導教師規劃自我職業發展,在優秀習慣養成中尋求自主發展。三是讓反思成為習慣,爭取把每一件事情做得精彩。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的取向和理念便是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因此,我們注重引導教師反思隱藏在自己日常教育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和理論體系。在教育實踐中引導教師從六個方面進行有效反思:一思特色是什么;二思精彩在哪兒;三思創新了什么;四思缺失是什么;五思目標是否達成;六思是否還有拓展延伸的空間。與此同時,我們要求教師做反思手記、觀察記錄、
案例分析,使教師的自我反思經常化、系統化,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四、構建和諧團隊,打造優質樂園
當今社會,團隊和個人共同發展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諧團隊是個體賴以生長的土壤,個體又是團隊的細胞,每個個體的力量凝聚成向心力就能促進團隊的提升。幼兒園是教師個人成長的基石,教師是幼兒園發展的保證,因此,幼兒園和教師個人的發展應該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達到“雙贏共長”的最佳成效。
1.以人為本,建章立制。
制度是幼兒園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團隊正常運轉的保證。一所好的幼兒園必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無論制度設計得多么好,都存在著某些人性化的缺陷。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套剛柔相濟的規章制度,把制度的剛性與人文關懷的柔性相互融合形成管理特點,建立以人為中心,以情為主線,以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師為前提,引導為主、制約為輔的規章制度執行方式,讓教師在充滿人文關懷氛圍的環境中自主工作。
2.講究藝術,注重激勵。
在我們周圍,偉人和天才畢竟是鳳毛麟角,幼兒園教師每天從事的是繁瑣辛苦而清貧的工作,不可能做出驚天動人的大事。作為領導,就要善于從細節入手,善用慧眼發現教師日常工作中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長處,給予真誠的贊美與鼓勵,把欣賞的眼光送給每一個教職員工,特別是那些富有愛心、工作細致、深受家長及幼兒好評的教職工,更要及時表揚,適時表彰,以此弘揚正氣,激勵他人,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甘為人師的快樂,體驗到人生的價值所在。
3.集體活動,注入能量。
現在做教師的普遍感到壓力很大,這壓力并不僅僅是來自管理者對他們的要求,更多的來自對自身的要求。適當的壓力能成為教師工作的動力,但過度的壓力則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為此,我們經常組織教師開展郊游、聯誼、拓展運動、節日慶祝會等活動,讓教師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更重要的是,集體活動增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了解,增進了良好人際關系,使教師體會到團隊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教師工作的熱情,感受到在幼兒園工作是快樂的。
一路走來,我們收獲著教師文化建設帶來的發展的幸福。教師文化建設孕育了一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陽光團隊,他們追尋著教師平凡而又詩意的生命軌跡,不斷煥發著生命的活力,享受著生命的幸福。
[參考文獻]
[1]謝惠萍.注重園所文化建設 不斷提升辦園品味[J].上海市學前教育網,2008(03).
[2]叢中笑.園本文化與辦園特色[M].華夏出版社,2005.
[3]趙寄石.對托幼園所文化建設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6(03).
【幼兒園教師文化建設實踐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文化建設實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