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據日本氣象廳及USGS資料統計,1955年至2004 年的59年里,日本共發生了210次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約占世界地震總數的四分之一,但日本在地震中遇難人數卻相對較少,僅占世界死亡人數的0.4%左右。日本中小學學生在地震中傷亡比例更小。發現在這近10年里,日本共發生了里氏6. 5級以上地震18次,累計死亡人數113人,但無一中小學師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難。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地震帶來的破壞震動了全世界,而日本人臨震不亂的狀況更讓世界驚憾,是怎樣的教育讓他們可以在如此的大災難來臨時不慌亂,不畏懼,井然有序的自救與救助行動,讓地震的損失可以被降到最低。
1. 從小開始的危及意識
日本人對自然災害中的地震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恐懼感。調查顯示有高達75% 左右的小學生認為身邊隨時可能發生大地震,有90%人對地震災害最為擔心。為此,有60%的家庭購置了便攜式收音機、手電筒和藥品,有20%的家庭儲存了應急食品,有86%民眾曾確認過去附近避難所的路線等。
2. 防災教育持之以恒、提高學生防災知識和技能
為了讓地震的災害減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學都非常重視防災組織的建立、教師防災研修、學生防災知識的學習和防災演習等防災教育工作。以兵庫縣為例,該縣所有的學校都設置了常設的防災教育委員會,負責平時的防災教育規劃和災時避難救災的領導工作;有77%的小學、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學校開展了定期的有關防災對策、學生的防災指導和心理輔導為主要內容的教師防災研修會;幾乎所有的學校每年都實施了1至2次防災演習,30%左右的小學的每一學年的防災演習更高達4、5次之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學一般都把防災教育列入學校年間教育計劃中,編制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防災教育課程。如在理科、社會等課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地震發生的機理、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過去所遭受的自然災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課、綜合學習課、課外活動等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防災意識、講解日常生活中防災的注意事項、災害發生時應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以提高學生防災的實際技能。防災演習是把學生平時習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實踐的一項綜合活動,日本各校分別針對地震發生在課上、課間、放學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進行各種實戰訓練,并請防災教育專家或當地消防員來校指導,總結每次演習的經驗和不足之處,以便下次改進。由于日本各地學校防災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每個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都要接受幾十次防災演習,所以當自然災害來臨時,幾乎所有的師生都能迅速做出規范的避難行為,從而避免了無辜傷亡。
由于幼兒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尚處于不斷發育的過程中,其機體組織比較柔嫩,發育不夠完善,機體易受損傷。同時,幼兒的認知水平較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且他們又活潑好動,因此,極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所以,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養極為重要,但必須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來進行,這就決定了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我園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如認識各種安全標志;遵守交通規則等,讓幼兒通過游戲、消防演練等活動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技能;并學習正確撥打特殊的電話號碼: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等,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情景表演活動。 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樹立健康和安全的防范意識,在遇到問題時沉著、冷靜,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園一貫重視于家長的溝通,每學期以召開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家園網、家園園地、家訪等形式開展活動,向家長宣傳安全知識,重大活動或節假日還向家長發放《告家長書》引發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園與家庭在教育同步進行,為幼兒的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形式多種多樣,但不管采取哪種形式,都必須將安全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幼兒樹立起安全意識,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幼兒園安全演練之我見】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的安全教育
• 淺談加強幼兒園安全的管理預防
• 論關注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細節
• 談幼兒園安全管理機制的構建
• 淺談幼兒園日常安全工作管理
• 淺談幼兒園安全教育幾點感觸
• 談幼兒園的安全教育
• 淺談幼兒園自然災害自救與逃生安全教育
• 再談幼兒園安全管理
• 談幼兒園飲食安全管理淺見
• 國內幼兒園安全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
• 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