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媽媽》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關注周圍生活,圍繞經驗談話,與同伴同享經驗,初步了解父母繁榮工作,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增強幼兒對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在家要做很多事,引發幼兒愛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發展思維力、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假如我是爸爸媽媽》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父母繁榮工作,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
2、能關注周圍生活,圍繞經驗談話,與同伴同享經驗。
3、增強幼兒對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在家要做很多事,引發幼兒愛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發展思維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張全家照。
2、幼兒向父母了解工作。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父母。
1、提問: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請你向大家介紹你的爸爸或者媽媽的姓名和他的工作,幼兒拿著照片介紹。
2、談談父母在家中做些什么事?
二、引導幼兒談談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體驗感受。
1、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2、在家里,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為什么?
三、啟發幼兒想象:假如我是爸爸媽媽。
1、爸爸媽媽是大人,等你們長大了也會做爸爸媽媽的,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想怎么樣?
2、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鼓勵幼兒合理的想法,對不合理的想法組織幼兒討論。
3、讓幼兒想象: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覺得誰是個好孩子。
四、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會關心自己的父母。
1、爸爸媽媽平時很關心我們,我們可以怎樣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呢?做哪些事爸爸媽媽會高興?
2、鼓勵幼兒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亂發脾氣。
活動反思:
假如我是爸爸,假如我是媽媽,假如我是小鳥……記得我小的時候,也會經常把自己想象成大人或是別的東西。因次我想,現在的孩子們也應該會喜歡這樣的活動,我希望在活動中孩子們能暢所欲言。
活動結束后,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孩子的回答。當我問:“如果今天你是爸爸媽媽,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大部分的孩子所回答的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想燒飯給孩子吃”“我想拖地”“我想打電腦”等。這些都是孩子們平時所看到的自己的家人所做的事情。可是也有孩子的回答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一個孩子說:“我太累了,要在家里休息。”還有一個孩子說:“如果我是爸爸,我要打我孩子的屁股。”
從這兩個孩子的回答中,我覺得孩子在無聲的抗議,他們抗議家長的獨裁,他們抗議家長把玩的時間越縮越短了。于是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最想做什么?”將思緒拉回自己小時候,我得到的答案是“玩”,是無所顧忌的玩,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把衣服弄臟,可以晚一點回家,可以有很多同伴一起玩……
因此,當我們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是不是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也是孩子,這樣的要求能不能做到呢!
小百科:爸爸,對指己結婚并有子女的男性(父親)的一種稱呼。該詞起源甚早。《廣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媽媽》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小豬的野餐》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優秀社會教案《幼兒園的標識》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勇氣》含反思
• 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房子高好還是矮好》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怪汽車》含反思
• 幼兒園托班社會活動:我長大了
• 幼兒園小班教案《文明乘公交》
•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課教案《漂流瓶》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飯團子》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社會教案《我愛北京》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愛的禮物》含反思
• 大班社會教案《元宵花燈會》含反思